阅读课文《空城计》,完成1—4题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

2020-11-19 13:46:59 字数 6214 阅读 8510

1楼:爱你

1.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如今大开城门,一定会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城,定会中计。(或用原文答: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2.年轻气盛,无所畏惧。

3.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对司马懿非常了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4.司马懿知道实情后,肯定非常懊恼:哎,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看来,我确实不如诸葛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

2楼:金城未来

小题1:《空城计》(1分);沉着镇定、足智多谋。(1分)小题1: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万事俱备借东风,同样展示了他沉着镇定的大将风度。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名著,平时应多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对文章故事情节熟悉后很好回答。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概括表达能力,平时应多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对文章故事情节熟悉后很好回答。注意语言要简洁,能体现诸葛亮“沉着镇定、足智多谋”这种性格特征。

求作业答案:阅读课文《空城计》,

3楼:犯哥

1.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冒险,如今大开城门,一定会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城,定会中计。(或用原文答: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2.年轻气盛,无所畏惧。

3.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对司马懿非常了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4.司马懿知道实情后,肯定非常懊恼:哎,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看来,我确实不如诸葛亮。

急《空城计》阅读答案,速度啊速度,快的话我再加分,下面是题目和文章

4楼:匿名用户

支持王杰

从浪子到巨星,从平凡到璀灿,从台湾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杰的传奇不仅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永恒,也是我们心底最想望的梦因而成真。尽管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每个人的名字到最后终究也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但是王杰的传奇,却是我们可以永远珍藏与拥有的。

童年在孤儿院度过的王杰,成年后也饱尝生活的艰辛,但他通过努力,终于在28岁时,出版了两张**《一场游戏一场梦》、《忘了你,忘了我》获得巨大成功,第二年在香港一口气出版了《故事的角色》、《谁明浪子心》、《人在风雨中》,以饱含深情的歌声震撼了歌坛。其他,还有《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孤星泪》等。确立了他作为歌坛风云人物的地位。

他的歌声,让人体会到人生的辛酸和艰难,并充满奋斗的勇气。在这张**中精选了16首大家熟悉的老歌收录其中,其中包括《故事的角色》、《几分伤心几分痴》、《封锁我一生》、《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等共16首歌曲。

5楼:橘子不如橙子

1、a——望西城蜂拥而来:写探哨报告司马懿大军压境b——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写众将失色,诸葛亮镇静的观察敌情。

c——到结尾:写诸葛亮从容布置空城计。

2、a、敌我力量悬殊。b、司马懿来势凶猛,蜀军没有任何准备。c、身边无军事将领,众官“失色”。

3、说明孔明完全料定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

4、相同点:诸葛亮、司马懿足智多谋

不同点:诸葛亮:知己知彼;司马懿:生性多疑5、c

6、不好,详细写出诸葛亮的安排,体现出诸葛亮对战局把握的大局观,运筹帷幄的布置属下。

6楼:聚磷菌

第一层第一句:分兵运粮

第二层到杀来:兵临西城

第三层到最后:巧施空城计

一、分兵运粮,城中少兵。

二、司马懿大军十五万,孔明只有二千五兵。

三、百官失色。看出形势危机。

说明孔明摆空城计时,胸有成竹。

通过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刻画了一个临危不惧,从容镇定,足智多谋,知己知彼的军事家诸葛孔明的形象;同时也刻画出司马懿这位著名将领的老谋深算,从容而又多疑,自负的陪衬形象。c

7楼:匿名用户

文段中孔明与司马懿两人的语言,内容一致,甚至用词多有相同,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两人的语言,内容一致,甚至用词也多有相同, 说明孔明完全料定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

(5)选出对孔明“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2分)c、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

8楼:爱学习de懒懒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请在文段①中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层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当时危机的情形?(3分)

。文段中孔明与司马懿两人的语言,内容一致,甚至用词多有相同,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分析孔明和司马懿的人物形象异同。(3分)

。(5)选出对孔明“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

b、司马懿既了解自己也了解诸葛亮。

c、诸葛亮既了解自己,又了解司马懿对自己的认识。

d、司马懿胆怯多疑。

1、a——望西城蜂拥而来:写探哨报告司马懿大军压境

b——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写众将失色,诸葛亮镇静的观察敌情。

c——到结尾:写诸葛亮从容布置空城计。

2、a、敌我力量悬殊。b、司马懿来势凶猛,蜀军没有任何准备。c、身边无军事将领,众官“失色”。

3、说明孔明完全料定司马懿在“空城计”面前的判断和处理方法,突出表现了司马懿高明,但孔明更棋高一着。

4、相同点:诸葛亮、司马懿足智多谋

不同点:诸葛亮:知己知彼;司马懿:生性多疑5、c

9楼:qhdx旋转

你要自己做,这样问别人做了还有什么用,还不是蒙骗家人、老师?

学一学吧,对自己有好处的

求《空城计》翻译

10楼:匿名用户

空城计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

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

“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

“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1楼:匿名用户

那是蜀后主刘禅统治年间的事。诸葛亮在整顿好内政以后,兴师北伐,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城,震动关中。魏主曹睿急令司马路领兵离长安出关破蜀,司马懿荐举名将张郃为先锋一同征进。

司马懿引20万军出关下寨。他知道秦岭之西,有一条路,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名列柳城,此二处皆是汉中咽喉。他估计诸葛亮北伐,定从此进,乃与张郃领兵奔街亭而来。

魏军出关的消息,早有细作报告诸葛亮。在军中会议上,诸葛亮说道:“今司懿路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说完,他略停片刻,扫视了一下左右众将,问道:“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自告奋勇,愿肩此任。

诸葛亮对他交待了有关事项后,让他写了军令状呈上。诸葛亮拨与2.5万精兵,又令一向谨慎的上将王平相助,并吩咐道:

“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诸葛亮唯恐二人有失,再拨1万兵马给高翔,令其在列柳城屯兵扎寨,一旦街亭危急,可引兵救之。又命大将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后屯扎,准备随时接应街亭。

部署完毕,诸葛亮乃吩咐赵云、邓芝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他则准备亲率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

谁知马谡到了街亭,看了地势,不顾诸葛亮的嘱咐,也不顾王平的坚决反对,竟然不在五路总口下寨,非要在旁边的山上屯军,只分5000兵马与王平离山10里下寨。

司马懿领兵一到,见此情景,乃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切断蜀军水源。自辰时困至戌时,山上无水,军不得食,寨中大乱。嚷到半夜时分,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

马谡禁止不住,司马懿又令人于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乱。马谡自料守在住,只得驱残兵杀下山向西逃奔。王平、魏延虽闻讯赶来救援,又遇伏兵,加上列柳成又失。

王平、魏延、高翔等只好退到阳平关。

司马懿本想去夺阳平关,但恐中了诸葛亮之计,乃下令:“竟取斜谷,向西城而进。”这西城虽是山僻小县,但却是蜀兵屯粮之所,又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交界处,若是此城失去,三郡也就难保了。

再说诸葛亮在祁山寨中,忽有探马到来,说:“街亭、列柳城尽皆失了!”诸葛亮跌足长叹曰:

“大事去矣!”为挽救危局,他急忙命令关兴、张苞各引3000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作为疑兵;又令张翼先引军去修理剑阁栈道,以备归路;再传密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领兵伏于山谷中,断后掩护;还派心腹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要他们皆迁入汉中。

分拨已定,诸葛亮自引5000兵退向西城搬运粮草。就在诸葛亮刚到西城不久,忽有10余骑飞马报说:"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情况万分危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5000军,已分走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人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一消息,尽皆失色。诸葛亮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立刻传令:

“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妄行出人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20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传令完毕,诸葛亮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就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赶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逐止住三军,自己飞马上前,远远望之。果见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20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毕大疑,便来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往北山退却。

途中遇到张苞、关兴伏兵袭击,只得尽弃辎重而去。

这就是为人传颂的“空城计”。后人曾有诗赞道:“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