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从和_方面描写了圆明园,表达了作

2020-11-17 08:16:58 字数 5359 阅读 4396

1楼:匿名用户

是从圆明园的景色美丽、收藏文物、和圆明园的毁灭,请采纳,谢谢

2楼:匿名用户

从景色,收蔵,毁灭来介绍

3楼:匿名用户

要表的了作者对什么都无限热爱和对什么的无比痛恨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什么,从而激发我们的什么?

4楼:韩琴

《圆明园的毁灭》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与现在的圆明园产生鲜明的对比。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腐败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

为了对清**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略者**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条件愈益苛刻,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面对侵略者的计谋,腐败无能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

因而痛失战机,致使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英勇抗击。

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第三),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恶狼般地吞噬着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当1860年10月9日,法**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正当清**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声称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全园化为一片火海,烟雾笼罩,火光烛天。

陷入火海的圆明园迫于压力,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列强不仅霸占了九龙司和北部的大片领土,索要到1600万两**的巨额军费赔款,并且大大加强了对清**的政治、军事控制和对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侵略。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帝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又遭到附近驻军溃兵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兵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

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往附近的清河镇**。经过这次洗劫,历经同治、光绪两朝修葺部分也荡然无存了。

5楼:不变的木申

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让人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名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感情

6楼:幌缕垢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用大量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过去,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瑰宝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让人们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灿烂文化的感情。

7楼:匿名用户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它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也是为了说明英法联军的罪恶之深。激发我们努力学习,为中华复兴而努力!

8楼:董应飞

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侵略者的野蛮行径,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人们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惜,更能激发对**、可恶、贪婪、的英法联军无比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9楼:匿名用户

说明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尔。从而激发了我们的不忘国耻。

10楼:匿名用户

让读者只道毁灭的东西多又珍贵,被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凸出被毁是一件今人痛心的事,从而激发对被祖国灿烂的热受,对侵略者的痛恨。

11楼:匿名用户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12楼:清寒月影

反衬今日的荒凉,体现侵略者的野蛮,对我国瑰宝的破坏之大,引起读者共鸣,激起惋惜遗憾和对侵略者的愤慨,激发爱国报国之情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中从哪三方面表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3楼:帅气的小宇宙

《圆明园的毁灭》中从众星拱月般的园林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收藏文物的珍贵三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

1、园林布局: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2、风格各异的景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3、收藏文物的珍贵: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4楼:三叶草梦境

作者从众星拱月般的(园林),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收藏文物的(即多又精)这个方面来再现圆明园的辉煌过去,文中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是为了(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并令读者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比惋惜与愤怒,从而激起我们热爱祖国之情)。

15楼:芙蓉

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最珍贵的文物

16楼:匿名用户

什么本?课堂作业本?还是同步练习?还是……

圆明园课文中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写那么多昔日辉煌

17楼:张华甫

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主要有三个目的:

(1)、因为第一自然段作者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有必要再现圆明园辉煌的往昔.

(2)、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英法联军的强盗暴行进行对比,一扬一仰,一美一丑,把美的东西毁掉,这就是一个悲剧,这样写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3)、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描写侵略者的暴行能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内容短小却内涵丰富的精读课文。课文围绕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引发了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题目虽然是《圆明园的毁灭》,重点却从圆明园布局之巧、建筑之美、收藏之丰3个方面写了圆明园的辉煌。

18楼:匿名用户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19楼:匿名用户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

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