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意思金

2020-11-18 17:34:47 字数 6003 阅读 2163

1楼:8万4千法门

1 凡夫最大的过失、错误,就是处处为自己想。或者是也能为别人想,但是为自己想的多,为别人想的少。纵然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里头还是有自己。

2 佛菩萨没有自己,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佛菩萨彻底放下,心里头不执着这些相,所以他见性。

3 佛菩萨全是为众生,没有一点私心,所以他对于一切人事物看得清楚。你有私心,智慧就没有了。为什么智慧没有了?因为私心里面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东西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开悟。

4 完全没有私心,完全为众生,这叫真实智慧,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示现表演给我们看的。你要想成就真实智慧,你要想跟一切众生圆融自在地相处,你向他学习,你就得到了。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意思

2楼:真是要死的节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出摘自《金刚经》中一句话:“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句意理解为下:

无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所以并无“我”,是名“我”。

无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与“我”无异,所以并无“他人”,是名“他人”。

无众生相:“众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灭后我生,我灭后你生,所以没有“你我”,更没有“众生”。

无寿者相:为何没有你我,没有众生,就是因为一切法都是生灭法,“时间”是个伪概念,所以没有哪个活的长哪个活的短之说,在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再长的寿命都是弹指一挥间,而在那一瞬间,其实又蕴藏着无数个未知的虚空法界。

所以,此四无相说所指就是缘起生灭法的实相,前三重点在空间,最后第四相,“寿者相”,借“时间”为名方便说法,点出前三相(世间相)的本质,令学人(世间人)参入。

扩展资料

金刚经较量功德

一、净信功德:

1、“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二、法施的功德大於财施:

1、“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2、“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3、“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三、受持读诵演说的功德:

1、“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4、“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於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四、不受福德是无量功德:

1、“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2、“云何为人演说,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楼:匿名用户

一切相都是幻化而成的假相。相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物体

的形态。无我相(心中不执着于我的形态),无人相(心中不执着于他人的形态),无众生相(心中不执着于其它生命的形态),无寿者相(心中不执着于长期存在的物质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的形态)。

4楼:葡萄酸呵

“无我相,无人相,无

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位朋友你好,我用最为简单的言语帮你形容一下其中的意思,希望你能有机会深入了解,毕竟如果做不到与之相应的事情是无法100%体会其中的含义的!

译:不执着自己的身体是我,不执着一切对立的现象,不执着所处的空间真假,不执着时间长短

注:关键在于“无我相”!一般人不要说不能做到无我相,就连身外之物都不能割舍“我的房子”“我的汽车”“我的存款”,那么就更别说自己的身体了,根本做不到不执着!

能把道理看懂并且依照事实去落实,经过不断的努力才有机会认可“无我相”的道理!一个搞清楚的时候,四个就都搞清楚了!希望借此机会你能有所斩获!

5楼:匿名用户

彼我相最细,禅定中有观察者就是我相。

寿者相 虽然不执着 这辈子的人身是我,但是下辈子六道投胎不一定是人身,这个人身就像脱掉衣服一样,他不固执人的样子是他,但是他执着有个灵魂的我在六道轮回。

人相执着这辈子,只有这辈子这个样子是我。

众生相比六道更包含广些,只要执着前后相似相续的变易生死是一个众生,就是众生相。

我相最细,范围最广。

“我、人、众生、寿者” 地前菩萨 粗四相、地上 细四见 在《金刚经》中多是采用 是非不二相 相待假 的观点破除的。

当然也可以采用过去、现在、未来心不可得 相续假的观察方法,来破除我们潜意识中的执着知见

“差别(彼我相,未必相续,《起信论》中三细,未到六粗阶段)、相续体(众生相,包括地上菩萨 变易生死);

(一辈子相续)不断至命住(人相、命相)(执着认为有个这辈子是人的我);

(死后)复趣于异(六)道(寿者、取者)(执着认为有个我在六道投胎轮回);

是我相四种。”

这是 天亲菩萨 解释区别《金刚经》中四相的偈子。

《大智度论》 中则列举了应该识别破除的所谓养育(儿女)、士夫等十六种凡夫知见。

6楼:深海的倾听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难理解,不要着急我现在我为你一一说明

凡是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如救济穷因,不杀生,发菩提心等都足以证明我对存在,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这就是我相。

凡是能够领悟道理,难过取舍任何境界的这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

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

如果有人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还有人称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就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就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这很难很难理解,请多看几遍

7楼:设置用户名啊勒

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

经》简称《金刚经》。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对一切境界不思量、不分别、不执著!

简单的说就是:不执著于我(自己),不执著于他(他人),不执著于所有众生,乃至于不执著于有生死的一切。

8楼:百度用户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我所为实有。

二、人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生于人道为人,而异于其余诸道。

三、众生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生。

四、寿者相: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生老病死)之寿命,长短不一,因人而异。

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就是我们心理上或观念上所认为、所知道、所证得的境界。可以理解为心中想着的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自己着想。

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人相的根本是我相,有了我相,就觉得我与你与他不同,人相是由我相所分化出来的。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存如是之心便是!

云何寿者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加命根。 对生死看得比较重。

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根源,根本上即是我相。因为有了我,有了一个我的观念,这是我的,我认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我喜欢,我讨厌等就有了我相。有了我,而后就有你、有他、有大众、有空间、有时间、有世界、有生死,也就是说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这四相的根源是我相,只要去除我相即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9楼:匿名用户

此四相出自《金刚经》,何谓四相?

1、我相——度众生时,见有能度的我,则有我相,不见有能度众生的我,则无我相,我相不是本来有,取我则有我相,不取则无我相,何为取我而有我相?例如,你有钱财,若执自己有财便有我相,不执自己有财便无我相,我相,是从执著而有。

菩萨有我相,烦恼因而生起,亦因此增长,因为有‘我’而生起无量烦恼,云何‘我’度烦恼?烦恼反会增加,为什么呢?若见有众生灭度,见有灭便有生,不见有灭,无灭则无生,那时才可称为实实在在度众生,而不见有众生灭度。

有些人埋怨烦恼破不尽,皆因见有烦恼可灭,见有灭则见有生,不久,烦恼又生起来,因为有能灭的我相在。

2、人相——人相也是取则有,不取则无,例如,我修善,执自己是修善之人,他不修善,执别人不是修善之人,看轻他人,这便是人相。经云:布施即非布施、持戒即非持戒,则无布施持戒之人相;忍辱,无辱可忍,则无忍辱之人相。

人相,也是我相的一种,执‘我’行善,我是善人,八识田中,便有善人的相,有相即遮蔽佛性,迷失佛性,迷性即有生灭,有众生生,亦有众生灭;或者著我是修行人,著了修行人的相,著了人相,心内便有一物,亦遮蔽佛性,迷性则烦恼起。

3、众生相——众生即妄想,去掉妄想,那里有众生,妄想的确是众缘而生。妄想有无量之多,比恒河沙还多,的确是众生。我们一天打多少个妄想?日间为想,晚上发梦,也是妄想,是为众生相。

众生相的范围很广,好食懒做,是众生相,恶事向他人,好事归自己,俄而作小人,俄而为若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都是众生相。

菩萨度众生,自己不能有众生相,自己有一个众生相,则度不了众生。

我贪,是一个众生相,我贪,又如何度别人不贪,我嗔,又是一个众生相,我既有一个‘嗔’的众生,又如何度别人的嗔;自己不布施,别人更不布施,自己不持戒,别人更不持戒。菩萨度众生,自己万不能有众生相,若无众生相,一切众生,一时度尽。

有了众生相便迷失佛性,迷佛性则心有生灭——有众生生,有众生灭,故有众生得灭度者——灭去众生相,是为离相见性,见佛性则无生灭,是故无众生得灭度者。

4、寿者相——遇境逢缘,取舍分别,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仍坚执取舍分别,是为寿者相。例如某甲开罪了某乙,某乙三年也不跟他说话,嗔恨心还在,这便是寿者相。

寿者相,是指烦恼命的寿者相,是惑命,不是慧命;烦恼由今生带到下一生,前世嗔,今世亦嗔,前世爱,今世亦爱,前世痴,今生亦一样愚痴,是为烦恼的寿者相。文殊菩萨偈云:‘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转,百骸俱舍尽,其如憎爱何?

’对境取舍憎爱,分别取舍憎爱的心相续无间断,便是寿者相,对境若不取舍憎爱,便无寿者相,寿者相是比较微细,取舍憎爱是第七识,分别是第六识,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也不容易放下解脱的,名为寿者相。

菩萨无我相,即如大海无东风,海水无波浪,菩萨无人相,即如大海无南风,海水亦无波浪,菩萨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如大海无西风,亦无北风,海水无波浪。若大海无四边风起,则波浪止息,还归大海。

金刚经讲四相的确有道理,所有烦恼都是因四相而有,若无我相,何来有贪嗔痴的烦恼?著我是善人的人相,便有憍慢心,看人不起;众生就是生灭心,所谓众生相者,是指众生的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众生相空,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亦空;我相、人相、众生相,相续不断,名寿者相;四相中,但有一相都不得了,有一相则招无量烦恼,即如大海但有一边风起,大海波涛便不能止息。菩萨无四相之无明风,涅槃性海现在眼前——清净、不生不灭、无余。

四相空,菩提心现前,菩提是觉,觉即无生,觉一切众生无生,是为不灭度而灭度一切众生,亦为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若想见佛性,一定要离四相,四相,是烦恼的根本。

了尘居士 回答时间 2008-03-27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