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旧事分段概括段意,列如,荷塘旧事分段概括段意,列如1.........2............. 10

2020-11-30 12:42:14 字数 6254 阅读 4543

1楼:百度用户

第一段(1):交代时间,我和舅舅到乡下外祖母家过暑假。

第二段(2-4):描写了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三段(6-17):写了发生在荷塘的往事。(主要有三件,可用列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学习:1、狗刨比赛。2、打水仗 3、溺水被救)

第四段(18-19):我怀念那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也是中心句。)

2楼:匿名用户

1.(1):交代时间,我和舅舅到乡下外祖母家过暑假。

2.(2-4):描写了荷塘美丽的景色。

3.(6-17):写了发生在荷塘的往事。(主要有三件,可用列小标题的形式进行学习:1、狗刨比赛。2、打水仗 3、溺水被救)

4.(18-19):我怀念那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也是中心句。)

荷塘旧事的分段

3楼:静静地等水开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交待事件的起因,目的是引出往事,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部分,中间的所有段落。属于回忆往事部分。

第三部分,最后2个自然段。点明本文主题: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的纯朴的爱。这一部分很有启发意义,能引起读者对生活中美好一面的深层思考,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问下荷塘旧事的几个问题!~~

4楼:蓝冰秋怡

1.表现了小伙伴们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特征。

2.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些淳朴无华、憨直可爱的小伙伴们,有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3.乡下孩子们具有淳朴无华、憨直可爱的性格,因为是小伙伴们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救到岸上。

荷塘旧事的分段 15

5楼:匿名用户

第一部分,交待事件的起因,目的是引出往事,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部分,属于回忆往事部分。

2、3、4、5段是写白天和夜里荷塘的美丽景色,景色美是怀念的一个原因。

6、7两段写“狗刨比赛”,突出了童趣,突出了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纯真的性格与美丽荷塘的和谐美。

接着写“打水仗”,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纯朴和亲密无间。

第二部分的最后写“我”溺水被救,表现了小伙伴们聪明、机智、纯朴、善良。

第三部分点明本文主题: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的纯朴的爱。这一部分很有启发意义,能引起读者对生活中美好一面的深层思考,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荷塘旧事 课后问题朗读2—4自然段。说一说,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6楼:星宇王子

答:不好,因为这几段内容介绍了荷塘的地点、特点,描写了荷塘的美景。正因为如此,小伙伴们才喜欢到那玩,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谐美的赞颂之情。

老师讲的,是对的。

祝你天天向上,我也是六年级的。(*^__^*)..

7楼:匿名用户

答:不好,第2~4自然段重在

描写荷塘的景色,将夜晚和白天,两个不同时间荷塘的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所以更深一步的烘托了荷塘的美丽景色,所以不能删掉。

我做过了 是对的 祝你天天向上

8楼:匿名用户

不好,因为少了2——4段就少了月牙泡的更多的美,更多的生动的形象,这样就没有了下文,也有可能为下文做铺垫。

这时我自己想出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荷塘旧事的课文分析和作者简介。

9楼:余氏欢乐堂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

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荷塘旧事作者简介

朱自清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

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

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

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

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

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

参加新文**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

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

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

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

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

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未出齐)

10楼:忍者

荷塘旧事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 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选集》。

11楼:匿名用户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898 年生于江苏省东海县。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以后的五年里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教书。

在大学时代,朱自清就开始创作新诗,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在当时的诗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诗文选集》。

二、月夜有无蝉声?

《荷塘月色》中有一处写到作者在月下漫步荷塘时听到了蝉声。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后来有一位叫陈少白的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为此问了好几个人,他们也都认为陈的话不错。朱自清为了进一步弄清问题,又去请教他在清华大学的同事昆虫学家刘崇乐教授。

刘崇乐则从别一个人的著作里摘抄了一段文字寄给朱自清,这一段文字说月夜确有蝉声,不过那位著者又说,平常夜晚蝉子是不叫的,那一个月夜,却听到它们在叫。这么一来,朱自清反复考虑,就把“好几个人”的话当作“客观实际”,而把那个著者的亲耳所闻当作“是个例外”,至于自己文中那一段描写,则自认是“记忆错误”。于是朱自清给陈少白复信,表示了感谢,并且慎重表示:

散文集《背影》(里面收有《荷塘月色》一文)以后再版要删掉月夜蝉鸣的句子。

过了些时候,陈少白又在《新学生》月刊上发表文章,再次讨论这个问题,并且涉及到宋代王安石的《葛溪驿》一诗,因为这首诗里也有月夜蝉鸣的描写。也就在这个讨论之后,朱自清自己又有两次亲耳听到了月夜蝉声,“跟《荷塘月色》中所叙的有相同的地方”,朱自清因为“有切己的问题在心里’,所以对此印象格外深刻。这才写了《关于“月夜蝉声’》一文,公开作答。

从这番周折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对写文章是极其认真负责,绝不含糊的。

朱自清还从这件事中引出一个更深的教训,他在作答的文章中深有感慨地说:“我们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例如由有些夜晚蝉子不叫,推论到所有夜晚蝉子不叫。

于是相信这种推论便是真理。其实只是成见。这种成见,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

我自己在这儿是个有趣的例子。”朱自清这一段话意味深长,它告诉我们轻率的推论会使人们误把成见认作真理,妨碍我们获得新的经验,接受新的知识,这个体会和认识已经远远超出“月夜”有无“蝉声”的讨论本身了。

三、荷塘夕照明——怀念朱自清先生

今年(1978)八月十二日,是朱自清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清华大学为了纪念他,把座落在“水木清华”池边的古老方亭命名为“自清亭”。它和附近小山坡上纪念闻一多先生的“闻亭”比邻而立。

朱、闻两位老教授,都是毛泽东同志称颂过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自清亭”的命名,使我想起解放初清华园的荷花池畔,也曾为纪念他而建过一个草亭,名“荷塘月色’。那草亭早因破旧而拆除了,可是,那荷塘呢?

夏日的黄昏,刚下过一回阵雨。雨过天晴,我信步来到荷花池畔。荷塘一片碧绿,间杂着朵朵莲花,微风中送来阵阵清香。

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这是我在中学里读过的。在解放前,到清华念书的时候,我打听到朱先生笔下的荷塘,就是这个荷花池,走去一看,原来不过是一湾死水,几树垂杨,败叶残花,潦倒其间。塘**还有座小岛,岛上杂树丛生,荆棘遍地,偶尔还从斜刺里跑出一两只野兔来,人称荒岛。

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时候,这里是“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篇文章的头一句话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冷僻而又有几分清幽的荷塘月色,就正好成了他“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暂时“自由”“独处”的地方了。

我那时虽是工学院的学生,由于爱好文艺和对朱先生的倾慕,对清华园里的进步文艺活动,总是要挤进去听听的。朱自清经常出席文艺晚会,发表演讲。他这时已不是我想象中风度潇洒的诗人,而是一个扶着手杖,身材瘦小的老人了。

但看去精神却很好。他认定了前进的方向,提出要做“向下的”知识分子,即接近工农大众的知识分子。他领头发表反对国民党打内战的和平宣言,在**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学生的争人权宣言上签名,起草教授罢教宣言,还常扶着手杖去征集签名。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他这用以自况的诗句,表明晚年的朱自清的确不再是写《荷塘月色》时感伤独处的朱自清了。

朱自清写过一首《挽一多先生》的诗,称闻一多是“一团火”,那么,自清先生又该比作什么呢? 他同闻一多的性格是大不相同的,也许是一池清水吧。虽是清水,也会时起波澜,甚至卷起千堆雪。

不是吗? 你看他在 “一·二九”运动中,跟随清华学生游行队伍进城,“一·二一”运动中,他到灵堂向四烈士致敬。闻一多被害时,他冒着危险,在成都各界人士追悼会上发表演说。

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他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心签名……此虽只为精神之**,但决不应逃避个人责任。

”在弥留之际, 他还一再嘱咐家人不去买那出卖中国人灵魂的“救济面粉”……

在池塘边漫想,清华园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更教人心潮难平。从朱自清的诗句,想到叶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壮志豪情;我想,也反映出今天老知识分子们的心境吧。

而《荷塘月色》呢,该另有新篇了。

(摘自《光明**》)

四、《采莲赋》参考译文(罗定五)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

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

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