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熟悉的事物写篇作文,通过事物说明道理

2020-11-30 12:36:43 字数 5387 阅读 6074

1楼:匿名用户

在“失败”中尝试成功 作文:“失败是成功之母”

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对“失败是成功之母”是这样解释的:母,先导。指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功。据考证,它源于鲧禹治水的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海内经》中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可以生长的土)来挡洪水,没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杀死了鲧,但他虽死犹生。《归藏·启筮》云: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是以出禹。”这几句话是说“禹是从鲧肚子里生出来的。他的父亲死后三年尸体不腐烂,最终生出了儿子禹。

”这正说明了这个失败的英雄壮志未酬,精神不灭,他把不屈的奋斗精神传给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总结上一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艰苦不屈的奋斗,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洪水,获得了成功。

鲧失败了,鲧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世人们正是根据鲧禹治水神话中“失败生出了成功”这一情况创造了成语:失败是成功之母。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似乎已成老生常谈,但行动和言语有时是不相一致的。

(开篇首先摆出生活中的各种事实,当你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会怎样呢?正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所以作者才有必要谈谈“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你的成绩单上出现“红灯”,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丧,别的一无所有?你是否意识到这失败之中有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呢?

对此,每个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样!在此颇有必要谈谈:失败是成功之母。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用生活中普遍的感受,重申我们经常会遇到失败)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综观历史,(紧接着以伟人之所以成功来说明正是因为他们正确对待失败)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以爱迪生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

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

”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

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然而,在现实中成功并不是失败的积累,而是对失败的总结与超越。如不认识这一点,就会导致“失败越多越成功”的荒谬结论。(进一步排除对论点的误解,即“失败越多越成功”的谬论)比如数学上有名的平行公理,从它问世以来,一直遭到人们的怀疑。

几千年来,无数数学家致力于求证平行公理,但却都失败了。数学家波里埃终身从事平行公理的证明却毫无成就,最终在绝望中痛苦地死去。正当这个问题像无底洞一般吞噬着人们的智慧而不给予任何回报时,罗巴切夫斯基(用波里埃和罗巴切夫斯基的事实对比,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经过七年求证而毫无结果时,找出了失败的原因。

罗巴切夫斯基在屡次失败之后,总结分析了失败的前因后果,从本质上认识了这一问题,从而取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一条客观规律,但真要把失败向成功转化由可能变为现实,还必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这样才算没有“白白”地失败。

年轻人在工作中容易失败,也容易灰心,因此,我们只有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名言,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才能从失望中看见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失败中获益,从勤奋中崛起,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事物说明与描写的结合的作文

2楼:匿名用户

作文:通过描

写的事物说明一个道理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写 物——要求:通过描写的事物说明一个道理

【师生共同学作文】

一. 难题求助

一说到松柏、雄鹰,你就会联想到傲雪挺立,搏击长空吧。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这是因为人们在描写它们时赋予了某种含义。

如果要求你写篇作文,通过介绍某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该如何写呢?

二. 写作指导

1. 弄清题意不迷路

让我们先来看看题目:通过描写的事物说明一个道理。“事物”包括动物、植物、物品、建筑物等一切有形的、能观察到的东西。

“事物”怎么会说明道理呢?让我们回想课文《落花生》。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极相似。所以很自然由落花生联想到人,从落花生的特点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落花生和作者想通过它说明的道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是作者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点而受到了启发,联想到一个道理。然后凭借事物的这个特点,把道理点明。这种方法,人们称为“借物喻理”或“托物言志”。

因此审题得知:第一,这篇文章能选择写的事物范围很广。第二,我们要借所写事物的特点说明一个与之相似的道理。

2. “物”“理”一致选择材料

文题要求我们通过描写事物说明一个道理。怎样选择合适的事物呢?首先,我们寻找事物的范围要宽一些。

大到太阳、月亮,小到蚂蚁、青草,近到身边的文具,远到海上的灯塔。然后把事物的特点一个个比较,看看哪种事物的特点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最相近、最贴切。

举例来说:

菊花在群芳调落的深秋时,傲霜怒放。可以借菊花说明人要不怕艰难险阻,奋发有为。

路灯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为行人照路。由此想到,想到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忠于职守。

蜘蛛辛勤结网,即使被大风吹断,也不气馁。这种坚韧而勤劳的品德会使我们想起具有这种美德的劳动者。

但是,有位同学从咏青松,抒发了这样的感情:“我们少年要像一棵棵小青松,不怕风吹雨打,努力天天向上。我们要像一棵棵小青松,尊师守纪,争当讲文明的好孩子。

”由青松的挺拔想到少年要天天向上,这是贴切的。至于说像小青松“尊师守纪”、“讲文明”,就显得十分生硬,牵强附会了。要避免这种病,必须认真思考描写的事物有哪一方面与你想表达的道理一致。

总之,无论是写一片树林,一丛菊花,一棵向日葵,还是写一株小草;无论是写雄鹰、彩蝶,还是黄牛,无论是写高山、宝塔、大桥,还是写一块礁石,只要我们赋予它们人生的含义,又用得贴切合理,就会写成一篇借物寓理的文章来。

3. 潜心体会突出特点

借“物”明理,首先要在描写“物”的时候突出它与“理”相关的特点。这时的描写事物与状物的文章是有差别的。一般的状物文章要求突出它的各方面的特点,尽量通过自己的介绍,让读者全面了解它。

而借物寓理的文章的目的是说明自己想表达的道理,只需要将其中的一个特点写突出。

以写《菊花》为例:

[例一]我最喜欢那株黄色的菊花。远看,一朵朵花儿像一个个黄色的大绣球,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近看,健壮的枝上,有的是鼓鼓胀胀的花骨朵;有的正在怒放,从层层叠叠的、微微卷曲的花瓣中,露出了橙黄色的花芯,不时散发出一阵阵幽香,招引着蜜蜂,蝴蝶飞来。

[例二]秋天到了,寒风瑟瑟。树上的叶子黄了,随风飘落,高大的树木光秃秃的。路边的花凋谢了,小草枯黄了,大地失去了生机。

只有菊花迎着寒风竞相开放。它们没有抱怨秋天的冷落,没有畏惧秋霜的无情,而是用自己的全部力量顽强地与严寒抗争,为大地增添生机。菊花,你用行动告诉我们:

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迎着困难才能奋勇前进。

显然,两个例子描写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者重在描摹菊花的样子;后者重在借秋天开放的特点说明“不向困难低头”的道理。

4. 借物明理要有新意

同学们,如果把明理比作唱歌,你愿意当唱自己歌儿的画眉,还是愿做那学

舌的鹦鹉?你们肯定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画眉!

是呀,我们要像画眉那样,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可是有些文章又是怎样的呢?赞青松,总是高大挺拔,坚强不屈;咏菊花,总是不伯秋霜,凌寒而开;赞蜜蜂,离不开勤勤恳恳,不辞辛劳;赞翠竹,无非是朝气蓬勃,郁郁葱葱……这种老一套的写法丝毫没有新鲜感,更谈不上感人。

如何有不同于别人的正确见解呢?其实,你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事物就会发现许多独特的感受。

举例来说吧,一般人厌恶蜘蛛,不少文章中都把它当作批评的对象。如果你从蜘蛛勤奋结网,搜捕害虫的角度去抒情,就比较新鲜。芦苇常常被人作为随风倒的没骨气的象征,如果你从芦苇甘居水中,为人类奉献出芦叶、芦花、芦根的角度去立意,就有了新意。

鹅卵石能铺路,这似乎已经写滥了。可是如果你想到鹅卵石原来也有棱角,但是在风浪中被磨得圆滑了。从这一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不也有点新鲜感吗?

三. 写作顺序

怎么安排文章的写作思路呢?当你准备由一个事物的特点联想到一个道理时,首先,“这个事物有什么特点?”应当成为作文的重点。

因此,文章的结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先讲事物的特点,要讲得准,讲得透。然后再点出人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领悟到什么道理。

[例文评析]

我爱南京大萝卜

小时候,我看见有人做了笨事,或者说了笨话,别人就会笑他是“南京大萝卜”。这样一来,我从心里开始厌恶这东西了。

五年级时我搬了家,天天上学都穿过农贸市场。一天,在妈妈指点下,我终于仔细看了看南京大萝卜。它的皮是红色的,有暗红,有紫红。不鲜艳,不诱人。但是显得水灵灵、脆生生的。

它的个头挺大。每一个都有两、三斤多重。我用尺一量,嘿,足有一尺长。

它没有黄瓜的碧绿青翠,也没有西红柿的滚圆精致,看上去憨厚笨拙。妈妈用一个萝卜剁馅子,就让我们三口之家吃上一顿饺子,味道美极了。

从此,我觉得“南京大萝卜”并不令人讨厌了。

去年冬天,我感冒,嘴唇旁起了水泡。妈妈说这是“火气”,要多吃蔬菜。那时青菜很贵,又难买。

而萝卜很便宜。妈妈买了萝卜来煨汤,喝了两天,我的“火气”就没了。原来大萝卜有这样的效用,价廉而物美!

我不由得对它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

有一次,我有机会去郊区,看见了长在地里的南京大萝卜。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却把“果实”埋在地下。并不像石榴、桃子、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

于是我想起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爷爷写的《落花生》。许地山爷爷对花生的赞美,不是也能用在南京大萝卜身上吗?它虽然显得笨头笨脑,但那种不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仍然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是也在启示我们怎样做人吗?

这是多么宝贵的品格啊!

啊!我爱你,南京大萝卜。

【评析】

作者分步叙述萝卜的特点时,先写了它样子的普通,又讲了物美价廉,最后讲了长在地下。最后把默默奉献的精神与萝卜的生长特点紧密结合。

更可贵的是小作者在介绍萝卜的特点中,注意到了自己经历的感情变化过程,从“厌恶”到“不讨厌”;再到“开始喜欢”最后发出“我爱你”的心声,由此悟出做人的道理,显得很自然。

【建议】

“借物寓理”的表达训练是十分有趣的。当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对事物的观察会更深刻,说明道理时会更有说服力。同时,将此方法融合进状物的文章,会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

建议同学们多读此类文章,并在阅读时思考下列问题:

1. 本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2. 这个道理是通过写______________来表达的?

3. 文章描写了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特点?

从粉笔,蜡烛,荷花,牛,几个事物中选描写,说明道理,题目自拟

1楼 田虹 一,粉笔 舍身取义,书醒众人!?二,蜡烛 燃烧自己,照亮世人!三,荷花 入瘀泥而不染 四, 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 小结 书醒众人 照亮世人 一尘不染 奉献自身!? 打油翁!书赠! 荷花。橡皮。粉笔。蜡烛他们最可贵的是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荷花 出污泥而不染。橡皮 玷污自己,干净别人。粉...

以寓言故事说明道理的成语有哪些,说明道理的成语都有哪些

1楼 龙之腾必潜乃翔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狐假虎威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井底之蛙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以寓言故事说明道理的成语有哪些 2楼 匿名用户 寓言故事成语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写借事或物物说明道理的作文该怎么写

1楼 幻海新炎剪 借物喻理的写法 在写景状物的作文中 还有两种写作方法应该学会运用 一种是 借物抒情 另一种是 借物喻理 借物抒情 就是借赞美一种事物 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如《我爱故乡的 》 这种写法 老师平时讲得多 我就不说了 下面着重谈一谈 借物喻理 这种写作方法 借物喻理 就是通过一个事物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