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2020-11-30 09:50:38 字数 5719 阅读 1387

1楼:乔木查

孔子后来被尊为“庶王”。在孔子以前所有的圣人都是有德又有位的,要么是君位,要么是居于宰臣之位,就是能做事。但孔子一生却一直没有这个“位”。

所以他的政治理想、他的礼乐理想,都不能最终地实现。所以这对于孔子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既然孔子无位,那么孔子只能整理文献和教化**,这就是孔子之“为”。孔子的理想是恢复周礼,即使不能恢复西周,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哪怕回到东周也好啊!”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是完成不了这个使命的。

所以他寄望于他的几个学生,颜渊、子路、子贡这些人。结果最后他最欣赏的两个学生,都先他而死。颜渊死的时候他说“天丧予”,子路死的时候他说“天祝予”,天诅咒你。

到晚年的时候他已经相信,在一个短期的时间,甚至在一个非常长期的时间里,已经不再有可能恢复东周那样一个文化。最后他在晚年的时候开始写《春秋》:“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春秋》乎。

”作《春秋》对于孔子而言是一件非常僭越的事。孔子说“罪我者其为《春秋》乎”,实际上他作《春秋》这个事情是僭越的。他没有这个位。

他第一不是史官,也不是天子。他作《春秋》就是在儒史的基础上,改写。而这个改写恰恰在某一字的褒贬之上,建立起了一个价值的系统。

他通过自己对文献的整理,通过他所作的《春秋》,保存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可能性,希望在某一天,它能再次出现在这个大地上,出现在这个文明里。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些后世人说孔子没有得君而行道,既是这个文化的不幸,又是这个文化的大幸。正因为有了孔子的不能得君而行道,所以孔子才有了整理六经教化**的行动。而正是经由孔子的整理六经和教化**,中国文化才有了这样一个基础,能够维持两千年持而不坠,几经艰辛持而不坠。

面对着一次又一次更强的意志性文化的冲击它仍能保持它的基本方向。

那么由于他的教育和他对文献的整理,中国文化从此别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关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我们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中最伟大的灵魂,这个话转译为这样一个话就是:我们在这里将孔子视为中国文化本根中的最**值的人格化体现。中国从上古至周代的种种文化积累、价值演变,至孔子而得以集中的绽现。

此后中国文化虽历种种变迁,而终能持而不坠,实赖孔子所造之规模使然。这是我们对孔子的一个评价,这也就是以孔子为中国哲学史的开篇的理由。

孔子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2楼:跟着你来

这个题目太大了!

简单来说,孔子的思

想文化对中国是几千年的影响。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

对于孔子的研究,在最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关注。

在封闭的封建社会里,很难谈到对世界的影响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及再传**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书。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之伟大。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3楼:匿名用户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他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自汉武帝以后,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家一系思想构成了其后中华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及部分周边国家的社会及民众各方面的发展均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孔子的形象与思想也被后人根据当时的需要做出了各种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与诠释,其学术思想被奉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直至清朝末期。儒家文化超越国界,在东亚一带传播久远,并为西方所关注。北宋时孔子嫡派后裔被封为“衍圣公”,子孙世袭一直到中华**,77代“衍圣公”孔德成**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现居台湾。

孔子与中华文化

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西汉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论,以“无为”治国。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徵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它覆盖面极广,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繁密的泱泱大国。至明中叶以前,中国的经济、科技、文教的发展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不少方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 — 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义圭臬,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西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

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於汉城,祭孔於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儒学对日本社会和文化影响很深,尤其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突出王阳明的儒家精神、孔子思想,并与现代化相结合,造就了今天的日本,国强民富,社会安定,人民康乐长寿,国情国体充满东方浓厚特色,弘扬传统宗教与文化,不受外来的极左极右势力冲击与分化、**,及意识形态的困扰。二次世界大战后,虽更换了十多位首相,但从未引进外来势力打自己,所以人民团结爱国。

这是最具代表性的利用儒家思想得出来的最佳成果。但最大的污点是日本曾侵略亚洲,造成亚洲大灾难,还未能透彻认识孔子的「仁者爱人」的精神。 儒学不仅在东方,而且在西方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文化於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传到欧洲,造成很大震动。四书五经被译成多种文字,中国的文官制度成为部份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由於儒学的传入,向西方展示了一种与**教文化完全不同的东方文明,这为十

七、十八世纪崇尚理性的欧洲思想界所接受,并在法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孔子、儒家的思想启发了启蒙思想家,在思想启蒙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法国百科全书派重要代表人物豪**(p.

h.d. holbach)赞美中国是唯一把政治的根本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主张以儒家道德来作为主导思想,认为圣人孔子的道德,其作用如同宗教一般,强调“欧洲**非学中国不可”(《社会的体系》)。

这表现出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非常大。 百科全书派的主角狄德罗(d. diderot)盛赞中国文化,认为中华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他撰写的“中国”和“中国哲学”两条收入《百科全书》。指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懂得善意和道德的哲学,《五经》是中国最初而最神圣的读物。《四书》则为《五经》的注释。

认为孔子的学说以行为为主,不要暴力和迷信,强调以道德、理性治天下。赞美中国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和儒家的道德哲学。显然,重理性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从中国儒学那里得到了启示。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f.m. voltaire)极力赞扬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的真实价值,认为中国文化是《旧约》以前、《旧约》以外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教完全不同。

宗教的迷误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於宗教蒙昧主义。而中国的国君和朝廷的宗教从来未因为欺诈而名誉扫地,从来没有为神职人员和皇朝之间的争吵而产生过麻烦。他还说:

“中国文人的宗教也是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任何迷信和荒谬的传说,也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向往中国的理性道德,接受儒家的性善说,并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孔子,赞扬中国文化,表明儒学对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也是儒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此外,孔子、儒家思想对德国哲学、法国重农学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g.

w.v. leibniz)说:

“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在版图上不次於文明的欧洲。在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个极其令人赞佩的道德,再加上有一个哲学学说,或者有一个自然神论,因其古老而受到尊敬。”并认为儒学的“理”就是“上帝”或“天主”,进而主张宋儒之“理”与**教之“神”完全相同。

他积极提倡中国学术,主张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相互结合、沟通,欧洲应该接受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中国则应吸取欧洲的理论科学。此外,用他发明的二进制数学原理来研究儒学《周易》六十四卦图的数学配列顺序,结果发现中国的“先天八卦”与其二元算术原理完全吻合,认为中国古代儒家所推崇的圣人伏羲几千年前就己经运用二元算术的原理来安排六十四卦的顺序了。由此表现出莱氏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崇拜。

继莱布尼兹之后,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c. wolff)积极提倡和宣扬儒家思想。他用德语在大学讲授孔子思想,其影响大於用拉丁文语著书的莱布尼兹。

1721年,沃尔夫发表了一篇《中国的实践哲学》的演说,论述儒教为中国的传统精神,产生於孔子以前,而由孔子所发扬光大。他认为孔子哲学与**教并不冲突,主张以儒家伦理来补充**教所不及。由此积极宣扬儒家的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正的道德原理。

这是受到了中国儒家哲学的影响。 黑格尔(hegel)虽然对中国文化有许多曲解的地方,但也认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它的原则又具有那一种实体性,所以它既是最古的,同时又是最新的帝国。”黑格尔指出,孔子的道德著作就像所罗门的格言那种方式,虽然很好,但不是科学的(可能黑格尔漏读了“致知在格物”)。

也肯定了孔子的道德著作有“很好”的一面,并且黑格尔的哲学辩证法实是周易阴阳相克,具有中国的因素。比如其《精神现象学》所用的精神辩证法与中国儒家经典《大学》的辩证法相吻合。《精神现象学》的阶段行程确与《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有暗合之处。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l.a. feuerbach)在《幸福论》里指出中国的圣人孔子要求人们心地诚实地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他不离开人的理性之本性所赋予人的那种义务的道德规律,所以他不把自己不愿别人向他做的事施加於别人。

也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实是最平等、自由、人权、尊严之写照。费尔巴哈认为,孔子的这个朴素的通俗道德原理是最好最真实的,也是最明显最有说服力的。他吸取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强调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平等、自由、人权对待人,并试图把这种道德推广到家庭、集团、社会、民族和国家中去。

这体现了儒家伦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深刻影响。 被称为“欧洲的孔子”(the confucius of europe)的重农学派领袖魁奈(f. quesnay)崇拜中国的重农政策,指出中国以农为本,其伦理学与政治学是同一个学问。

并以中国为农业国的规范,认为孔子把农业视为一切财富的源泉,指出中国一般把农民放在工、商阶层之上而予以重视,叹息欧洲国家尚不知农业的重要性。 回顾以上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孔子学说对东、西方的影响,可以看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出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类所吸取和发扬光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

“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於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於中国,也属於世界;属於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把孔子思想的当代意义和未来价值作了非常中肯而恰当的阐述。~~

如何认识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

1楼 井家的露宝 1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 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 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 。 3 孔子曾受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