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帮青楼写对联拉人气,才华横溢,文思泉涌

2020-11-18 09:48:22 字数 5945 阅读 4728

1楼:匿名用户

今早看到篇写青楼的文章,写得好专业,把个青楼女子分什么宫妓、官妓、营妓、家妓、私妓等等,分得清清楚楚,还说人们熟知的李师师、李香君、薛涛都是私妓。还说,大明开国之后,在秦淮河畔设国营妓院,朱元璋亲自撰写对联招徕顾客——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看完吓我一大跳。

朱元璋还会做这种事?

似乎又由不得人不信,因为有板有眼,讲“皇帝本希望商贾之士去消费增加税收,但结果却大大鼓励了**文人。凡官场缙绅举办酒宴,皆召官妓作陪。百官争嫖的情景蔚为壮观,还出现了研究、评价妓女的《嫖经》,成为当时的狎妓指南。

后来为了遏制此种风气,国营妓院被停办,结果催生了一大批私营妓院。后来明宣宗的大规模扫黄运动也以失败告终,秦淮风月欣欣向荣”。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愿相信,于是再搜索了一番,发现此事深入“网”心,很多文章里,都讲到此事,似乎说明,写作这些文章者,都觉得朱元璋能行此一着——而全然不考虑,朱元璋治官极严,且,列位,他真的没读多少书啊,我严重怀疑,他写不写得出如此哲理性的对联来!

怀着这种心思,我又找了找,还真找出破绽了。

这副对联有另一个版本——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 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 几辈痴人

很像吧?

前面一幅,是后者的扩充版而已。

而此联,据说是名联,挂在南京狮子山阅江楼柱子上。

巧合的是,人们也说, 这二十四个字,是朱元璋题写的。

这就怪了,类似的对联,题了两个地方,朱元璋好意思吗?

就算是他写的,也只可能题在其中一处,必有一处是假的。

哪处呢?当然是第一幅。因为杜撰故事的人知道,秦淮河边,全元朱元璋时的景象,那些青楼,不管是官营的还是私营的,都早没了——编这个故事出来,死无对证啊,随便怎么说。

但后一幅呢,如今可还在呢。

然,不得不说的是,狮子山阅江楼,虽然确实是朱元璋于洪武七年动议的,且还让每个文臣,都写篇阅江楼记,最后选了宋濂的为第一名——朱元璋自己也写了一篇,共襄盛举——但楼未建成,突然停工了——因为朱元璋做了个梦,天神告诉他,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事要办,别急着建楼——于是出现了奇怪的“有记无楼”之奇景,直到2001年才由后人建成——距离朱元璋倡议,已六百三十多年了。

之所以讲这一出,是为说明,其实连后一幅对联,都不应该是朱元璋写的。楼都没建,写什么写呀——对联边上挂上朱元璋三字,就是御制了吗?

当然,一山一水一楼一阁,想沾点皇家的仙气,是可以理解的,挂名给朱元璋,也没所谓,反正,他都死那么多年了。

但,竟然说他替妓院题词,那也太编排人家了。

求文学对联,越多越好

2楼:笔有千秋业

为你奉上一部分,请参考:

沾墨才题梅似雪

挥毫又赋柳如烟

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指点江山春光满目

激扬文字彩笔生花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意标新二月花

遗失慕庄周,睡去能为蝴蝶梦

学诗类高适,老来始作凤凰鸣

绚言朱蓝文约为美

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文学对联

3楼:析觅儿飞用

献丑了,不知道搂住为何把很好的两幅对联拆开?

1.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九曲弯黄河绕太行奔腾

2.九千万中原载王后古都*****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3.石林高材生,群峰拔地*****洛阳白马寺,卧佛千秋4.泰山雄著文圣地,一览天下*****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4楼:一两清风来过

上联:岁月莹莹欲用坚强扣成功之门

下联:光阴幽幽只把欢笑洒世界各地

横批:开朗自信的我

5楼:正达美

串古今 照未来 莹莹光无尽

兰蕙质 道为邻 欣欣福有恒

对联与对联文学

6楼:匿名用户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1]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春联习俗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2]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按内容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

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

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

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

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

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

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

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

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

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

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

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趣对编辑

李白戏权臣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三步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

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9]

花甲串对

1924年,岁在甲子,60年一遇,甚为难得,云南丽江纳西族秀才和文华特作一上联,张贴在街口征对,并说,谁能对出下联,愿以薄礼相酬。这上联是个串“花”对:

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

和秀才以为这是难对,非十天半月不会有人对得上。殊不知,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门来,原来举人王树和在这一夜之间便对出了串“甲”的下联:

甲箓翻看灵甲目,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和秀才一定要送酬礼,王举人坚决不受,一时传为佳话。[10]

苏轼和佛印的谑联

苏轼一天遇见佛印,正巧河边的狗在啃骨头,便出了上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听见便不爽,把带有苏轼诗的扇子丢在河中,又出了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