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冀才《花脸》分段及段意,冯翼才的花脸,作者想要怎样过年?爸爸想要怎样过年?两代之间有什么矛盾?急用

2020-11-29 20:28:37 字数 5677 阅读 5488

1楼:最爱李丽娜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引言:过年的魅力不仅是“吃穿玩乐”。(开章明义)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舅舅在年货市场上给我买花脸面具。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回家后“我”得意地表演。

第四部分:(第11-16自然段)惹祸—因扮花脸,砸碎祖传花瓶。

第五部分:(第17-19自然段)遭受惩罚后的启示。

2楼:匿名用户

1~2 写作者小时侯怎么过新年的,心情十分迫切.

3~6 舅舅带我买关公的花脸和青龙偃月刀小朋友十分羡慕

7~10 我一直带着花脸,不肯换下,每来客我就表演,我是全家人的主角

冯翼才的花脸,作者想要怎样过年?爸爸想要怎样过年?两代之间有什么矛盾?急用

3楼:眯眼小宝宝

冯翼才的花脸,他们两代之间其实是没有什么矛盾的,不仅仅没有矛盾而且关系还很好

冯翼才上过语文书的散文有哪些

4楼:匿名用户

应该是冯骥才吧?

《珍珠鸟》(被选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上册教材)《花脸》(被选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

《挑山工》(被选入四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俗世奇人》(被选入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献你一束花》(被选入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材)《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被选入冀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

小学四年级语文珍珠鸟的分段及段意

5楼:暴走少女

第一大段(1——5自然段):我为珍珠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大段(6——13自然段):雏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

第三大段(14——15自然段):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全文: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楼:匿名用户

分段是:

第一大段(1——5自然段):我为珍珠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第二大段(6——13自然段):雏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第三大段(14——15自然段):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7楼:乐晨莉

第一大段:1-2自然段 冯骥才先生(作者)非常喜爱珍珠鸟,并给它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大段:3-4自然段 小珍珠鸟的样子和与作者产生信任的过程。

第三大段:5-7自然段 小珍珠鸟对我非常信任,并产生依赖。因为作者不去刻意的观察它。

本人四年级,其他班老师来讲的,提前学了,老师讲的,10岁娃纸写得不好请见谅

8楼:匿名用户

1-5我为珍珠鸟营造了很好的生活环境。

6-i2雏儿在我的呵护下成,我也取得了它的信任13-14我发自内心之感

过程:陌生——熟悉——信赖(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写法:记叙散文

9楼:heart刘光琴

第一部分(1~5)我为珍珠鸟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6~13)雏鸟在我的照顾下成长。

第三部分(14~15)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10楼:匿名用户

我只有14段,没有15段。

《周处》分段

11楼:匿名用户

【周处】是《世说新语》中所记故事的主人公。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吴亡后周处仕西晋,刚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派往西北讨伐氐羌叛乱,遇害于沙场。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再加上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相互表示庆贺。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出现在乡里。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显露呢?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京剧有一出《除三害》其中周处是花脸,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不知道你说的分段是什么意思?

12楼:匿名用户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

”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13楼:匿名用户

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4楼:千年寒冰

我认为可分三段。处为祸患,处励改正,处终为忠臣

冯骥才的代表作有哪些?

15楼:西郊有雨

冯骥才代表作品:《花脸》。

《花脸》是当代作家、学者冯骥才所著的一篇短篇**,讲述了年少的“我”,喜爱花脸,在新年时买了一张关羽的花脸和一把“青龙偃月刀”,回到家人人见人人夸,“我”十分高兴,成了全家过年的小主角。

后来,“我”不小心用大刀打碎了家里一只祖传的花瓶,因为是过年,当时躲过了一劫,但后来还是被爸爸教训了一顿。从此,我悟到一个祖传的道理:一年之中唯有过年是孩子们的自由日,这几天无论怎么去闹都不会立刻受到惩罚。

这才使孩子们喜欢过年的真正原因。

这篇文章通过对“我”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的过程的叙述和描写,表达了一份童年的欢乐和自豪,同时通过买花脸,戴花脸的细节,表现了“我”对英雄的崇敬,抒发了“我”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表现作者对花脸的情感变化以及童年那些欢乐的回忆。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冯骥才,男,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曾经担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当代作家和画家。

参演电影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动”代表作家,一九八五年后以“文化反思**”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

他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本文选自《逆光的风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