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这一课你会怎么上,学完《晋祠》这篇课文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两三句话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2020-11-29 15:08:30 字数 6532 阅读 5848

1楼:简女郎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层说明的写作方法;

2、初步学会分析短小的文艺性说明文,体会描写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3、了解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精度重点语段,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有幸能和同学们认识,并且共同上一节课。我听说十中的孩子都很热情,特别是咱们初二(7)班的同学,希望今天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晋祠》,老师先咨询一个小的地理知识,晋是哪个省的简称?——山西,所以晋祠就在山西省的境内。同学们知道吗,山西可是个好地方,旅游界流传这么一句话:

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陕西。但是看得并不是自然风光,这两个地方有很多文化古迹,比如山西著名的云冈石窟、佛教文化的圣地五台山、晋商文化的代表乔家大院,等等,这些都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些文化旅游胜地。但要论历史悠久,它们却远不及晋祠。

晋祠原是为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作建的祠,虽然修建年代无可考证,但是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记载,可见这之前就已有祠了,足见其年代的久远。

今天,我们就跟作者梁衡进行一次免费旅游,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游览晋祠吧!

过渡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让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读文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下面老师了解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

一、出示小篇子,检测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苍劲、老妪、荫护、须髯、虬枝、拾级、草蔓、细流脉脉、冉冉不绝

二、订正:

重点放在:荫护、草蔓、细流脉脉、冉冉不绝

过渡预习检测的反馈情况老师还是很满意的,这说明同学们是认真读文了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提问:那我们打开书看课文,晋祠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一句话进行概括。

明确: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

2、提问:为什么这句话可以概括晋祠的特点?

明确:全文就是从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两个角度对晋祠进行介绍的。

3、教师指导:一般像这样的文章,第一段总写事物的特点,尤其是同学们找到的这句话,从两个方面来对晋祠的特点进行概括,总领了全文。后面就自然而然围绕这两个特点来介绍景物,我们看写其优美的自然景物是哪些自然段?

(2—5),悠久的历史文化呢?(6—11)。

优美的自然风景(2—5)

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6—11)

预习课文读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晋祠清幽、古朴

精度课文,感受晋祠的“美”

(一)研读2——5自然段,感受自然美:

1、提问: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第二段——山、树、水。

2、过渡:文章3、4、5段恰恰是从山、树、水三方面来介绍描绘晋祠自然风光的。我们来齐读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山的什么特点?是怎么来介绍的?

3、品读第三段:

(1)提问:晋祠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介绍其特点的?

明确:▲比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晋祠周围山的雄伟、连绵不断的特点;

▲“拥”——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晋祠处于群山的环抱之中。

▲ 对偶——景色清幽,在这样一种景色之下去游览晋祠当然会心旷神怡了!

(2)过渡:可见晋祠在群山的环拥之中,平添了不少的情趣,那树呢?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么来介绍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在文中勾画出来。

4、品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晋祠的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进行介绍的?

明确:列举了周柏、唐槐、左扭柏,说明了晋祠树古老苍劲的特点;

▲周柏——“劲直”、“皱裂”、“挑”、“青青的疏枝”、“偃卧”;

▲唐槐——“粗大”、“虬枝盘曲”、“簇簇”、“绿叶如盖”;

▲松柏槐柳——“老妪负水”、“壮士托天”;

▲“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拧”、“旋”。

(3)正因为悬瓮山的参天古木苍劲古老,终年遮蔽着晋祠,文中的一个词语用的特别好——“荫护”,使之幽静、典雅,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意境。那晋祠的水呢?美不美?

这么美的文段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同意吗?那同学们应该思考哪些问题?

5、品读第五段:

(1)老师范读文段:

(2)提问:水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如何介绍的?

明确:特点——多、清、静、柔。

▲多——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信步”随意走动,水处处可见,显其多;游人感觉“这几百间建筑恐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为什么会产生此种感觉?更见其多;

▲清——“游鱼碎石,历历可见”,历历即一个一个清清楚楚的,说明其水清;

▲静——“细流脉脉”、“流势都不大,轻轻的微波”;

▲柔—— “如线如缕”、“如锦如缎”、“织成一条条大飘带”,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的写出晋祠的水伸手可触的质感。

▲“晋祠流水如碧玉”——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这句话本身就把晋祠比作碧玉,形象地描绘其清透、柔滑,涵盖了晋祠流水清、静、柔的特点。

(3)过渡:恰恰是这里的这样的水,衬托着晋祠,赋予了它无限的灵气。山作背景、古树掩映、水绕其间,自然风景宛如画卷,但在作者看来这些并不是晋祠最美的地方,什么才是晋祠最美的?

(还在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二)研读7——11自然段,走进晋祠的人文价值:

1、提问:晋祠林立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轩榭,作者主要抓住什么介绍它的人文景观?

明确:古建筑中的“三绝”——圣母殿、木雕盘龙、鱼沼飞梁。

2、提问:“三绝”分别“绝”在何处?

明确:▲圣母殿——现存最早(时间久远)、殿内宽敞却无一根柱子(结构精巧)、泥塑圣母像及42个姿态各异的侍女(艺术价值),(作者是如何描写这42个侍女的?排比——动作或姿态;形体、神态、衣纹——肖像);

引导:现在同学们见过得精致的东西很多了,可是大家想象一下,在距今近千年以前的那种生产力比较低下、科学技术比较苍白的古代,就能制造出结构如此精巧、艺术巧夺天工的圣母殿,确实堪称一“绝”,当然从中也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木雕盘龙——现存最早(时间久远)、木质优良(质地精良)、工艺精巧(艺术价值);

▲鱼沼飞梁——罕见的十字形飞梁(造型奇特,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3、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明确:次要建筑——古朴精巧;园中小品——极具匠心。

(在介绍园中小品时,主要抓住了假山下的石雕小和尚——可爱;溪旁的石雕大虎——有气势;石壁石碑上的题句——文人墨客喜爱这个地方)

小结这部分,作者先抓住了晋祠中的主要建筑——“三绝”,并一一对它们进行介绍,然后再去写那些次要建筑和园中小品,这样便从主要到次要全方位的展示了晋祠的人文价值,也就是说在晋祠的古建筑中处处都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晋祠最美的还在于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了!

总结1、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文章,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概括的介绍了晋祠的特点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之后,分别从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来具体介绍,那我们看最后一段,它很显然是对全文进行——总结,作者把它比作是璀璨的明珠,可见对晋祠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所以从结构上看,这篇文章是总——分——总结构。

2、提问:可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文中具体介绍晋祠特点时和第一段概括晋祠特点的顺序不一样,是作者一时疏忽?还是精心安排?

明确: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晋祠的历史价值远远高于自然风景的欣赏价值,是它的人文价值使其具有历史的厚重,因此作者为了突出它的历史价值就在概括时放在了前面;但是行文中具体介绍时,作者就要遵循人们游览顺序和认知规律,先从晋祠的自然风景写起,这样,使文章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更体现了晋祠悠久的历史文化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的特点。

结语所以说同学们还是很幸运的,虽然囚于斗室,仅仅是品读文字,便可轻轻松松的到著名的晋祠游览一番。这里的字让风景的确优美,山、树、水都有自己的特点,它们衬托着晋祠,山拥、树荫、水托,无不给晋祠营造了古朴的意境。但是风景处处有,如果仅此缺少里历史的内涵、文化的底蕴,也许就不会吸引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成为人文旅游的胜地。

不知道同学们的晋祠之行是否尽兴,可能大家收获各不相同,如果仍有意犹未尽者,可自费旅游去感受它的悠久与优美吧!

作业4、5、7种任选一段,删去文中描写语句之后,再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要求:1、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具体阐述理由;

3、100字左右

学完《晋祠》这篇课文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两三句话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2楼:匿名用户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三句六字,揭开了晋祠美之所在,一句四顿道出流水诱人之处。

让**连往返,也写出晋祠独特的美。他把自然与政治,山水与伟人融为一体,写法独特,独出心裁。

《晋祠》主旨是什么???

3楼:走走和六六

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局面。

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

"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晋祠》原文能不能发一下

4楼:匿名用户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一百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萧疏〕冷落,稀稀落落。,天高水清。

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偃(yǎn)卧〕躺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思想家。

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人。精通经史诸子,兼工诗文书画,又精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

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晋祠流水如碧玉〕唐代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中的句子。。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瀛〕念yíng。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那水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总不能盛满碗。

再如清清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吸尽百川似的。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