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庭中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能力

2020-11-29 12:44:24 字数 6163 阅读 4842

1楼:曾家一枝花

智力落后儿童在记忆方面普遍存在识记慢、遗忘快、保持不牢固、再现不准确的问题。在学习上的表现是,学得慢,忘得快,接受能力低、理解能力差。因此我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训练,弥补智力落后学生在此方面的不足。

根据智力落后儿童记忆缓慢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利用表象来进行识记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根据这一特点,在听说教学中,我采用**、实物和场景等配以**,让他们把视听结合起来。如在讲"秋天"这一课时,我同时出示三幅反映秋天特征的图:"燕子南飞"、"树叶飘落"、"菊花盛开",我根据图的内容编了三段话,并配以**,我念:

"秋风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要求他们听后找出是哪一幅图,边看图边跟我学说这段话。视听结合不仅有助于记忆,而且在听话找图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理解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根据智力落后的儿童遗忘较快的特点,在教学中可精心设计游戏活动来加深记忆

生动形象、内容有趣的材料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保持量远远超过内容枯燥乏味的材料。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错别字医院"的游戏方式。

要求他们用作业本的最后一页做"错别字医院",自己当医生,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又如在听说教学中,采用"绕口令"、"送通知"、"打**"、"传口令"等游戏方式,把听和说交融在一起,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记忆。另外现在的科技发达,我就尝试用数字产品帮助自己教育孩子,之后也试用果很多款名为“早期阅读”或“学字”的应用软件,都不是十分满意,要么是到后期课程需要交费,要么就是说是免费,但内置广告频繁,影响学习效果。

直到朋友向我推荐了手机应用,猫。小;帅‘学,汉,字、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这真的是让我们做家长的轻松不少呢。

如何对智障儿童在家庭中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

2楼:小周子

针对智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是帮助智障儿童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

一、立足课堂教学,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一般指大脑受损而智力发展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存在语言不同程度的缺失,并且大部分不善言谈。为了使他们今后能融入社会,在课堂教学中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就是显得十分重要,语言是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同时语言表达又能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增加分析能力,在教材中设有“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想”是思维的过程,“说”是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想得清楚,更要学生说得明白,智障学生因语言障碍往往不愿说,以至越学越难学,严重影响智力补偿、智力发展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该严格把好语言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时教师及时发现智障儿童在语言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语言。

1、从拼音入手,矫正口型,使之准确发音。智障儿童听音区分能力差,语言器官存在缺陷,影响发音的准确性,很难区分相近的音节。教师经常循循诱导,采取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矫正口型、协调运动。

2、运用有字到词,再扩句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储存词语,学说简单完整的话。教学生认识字,在组成词,最后引导形成据的概念。如:

瓜——西瓜——西瓜是水果。有看图学文到简单的句子组成课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从读到写,最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以理解,让学生学说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教学中,教师在发音、用语、语调和表情等方面做到标准,起表率作用。

讲话简单明了,速度缓慢,尽量做一字一句,一言一语,反复多次,不厌其烦,让学生听清听懂。在听懂的基础上,让他们反复练习。同时,充分利用语言训练进**境教学,引导观察,启发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地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3、根据智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差异,采用个别辅导法。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学生,必要时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是使他们听懂一句话,模仿一句话,能清楚一句话的意思。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学生,鼓励他们写日记,拥挤巨简单的话说清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教师面批后,让他们反复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接触和理解简单的句法。

二、充分发挥课余活动的辅助作用,在娱乐中渗透语言

智障儿童喜欢唱歌、跳舞、做游戏等课余活动,特别是老师能参加他们的活动兴趣更高,在活动中显得比较活泼开朗,此刻的思维比较活跃,是发展语言的良机。把握好这种时机,带着他们讲小故事,鼓励他们大胆地表演儿歌。跳舞的时候,要求边跳边唱。

做游戏的时候,要求边玩边背歌谣。如:游戏“大家来唱歌”中,老师问“什么唱歌叽叽叽?

”一名学生回答:“小鸡唱歌叽叽叽。”这样,在帮助学生认识动物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反应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开展活动后,又引导他们说一说:今天,我们做了什么游戏?玩得怎么样?

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余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交往能力,丰富了儿童的词汇,发展了他们的语言。

三、结合社会大课堂的环境教育作用,巩固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的语言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知,听、触、尝闻等,获得周围一切语言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深丰富智障儿童的语言。最初,儿童是在家庭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说话的,有些智障儿童在家庭得不到良好的语言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

通过座谈,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讲明互相配合、互相依靠的重要性,经常与家长分析其孩子的语言发展状况,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典范,多与孩子进行交谈,给孩子讲故事,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听与说的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智障儿童的语言。如:春天到了,带学生到校园花草基地进行实践——拔草、播撒种子、除虫害、浇水,让智障儿童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谈谈自己的实践过程,自己的感受。

让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接触。如:带领他们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放风筝、运动会等活动。

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与年龄接近的班级进行游戏与联谊会,让他们与本校的聋生一起娱乐,然后,用简单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讲述活动以及活动中大家的表现。有意地让他们将某种信息传达给家长、老师、同学。交代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他们去超市买一些简单的生活日用品。

利用节假日,走亲访友,进行与客人打招呼,进行交谈、沟通。通过这些交往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听话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他们的语言。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余活动以及环境教学,帮助智障儿童突破语言关,是智障儿童融入社会关键的一个台阶。

3楼:曹先生

自我服务劳动是培养自理能力最基本的劳动,其目标指向十分明确,服务于自身生活的需要,通过智力、体力的付出,而获取成果的享受。教育者要把握契机,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享用劳动成果,从中悟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劳动的策略谈一些见解。

一、学生家长与老师的训练方式必须统一  对智障儿童来说,要学会一种技能比正常儿童要困难的多,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才能奏效。而这种技能的反复训练必须按照同一方式方法,所以,不论在学习要求上或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上,父母必须和教师一致,不能另立“章程”,另搞一套。这样,教师就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协调。

例如,当学生家长来学校接送孩子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交流,主动向家长说明学校近期的重点训练内容,向家长提出一些培养孩子的建议,反映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等。让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但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做到充满信心的配合教师共同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三年级有个叫王顺的同学,刚来到学校时根本不会用筷子,通过了解,其主要原因就是因其中度智残在家倍受呵护,吃饭时家人总是把饭菜给他夹到嘴里。日久天长他就没有了拿筷子的意识,更不用说有这种能力。为了开发他的这种能力,我首先是对他反复示范,然后手把手的教他操作,同时再强调其家长回家时也要耐心的这么做。

一段时间后,这名同学吃饭完全能够自理了,并且他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由于我经常鼓励和表扬他,他常常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所以还经常主动教小同学和新来的同学。这样,他的整体素质也都得到了提高。

几年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抓住契机,真诚赞美,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赞美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力量。当孩子表现好时,教师和家长必须表现出欣赏与赞美,而且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精神世界。

教师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的眼光中却是很伟大的成就。例如四年级有个叫王顺的同学,由于在家特别娇惯,象扫地擦桌子等一些简单的劳动就从来没干过,但我发现他多动,特别爱管闲事。有一天,吃完早饭,我便靠近他亲切交谈:

“赵延良同学,我发现你如果认真干一件事情的话,一定能做得非常好,想不想试试看?”他欣然答应。这时,我抓住机会,试着安排:.

“今天让你担任你们组的组长,看今天的饭桌能不能保证按时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抢起抹布高兴地干了起来。同时,还安排了别的同学摆放凳子。

一天下来,餐厅、饭桌保持得特别干净,凳子也摆放得特别整齐。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再看看他的脸,美滋滋地象开了花。从那以后收拾餐厅的事他就一直参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并且越干越好。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由于加强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身体的一些部位也得到了长期的锻炼,生活习惯越来越好,而且他的说话能力、写字技能等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现在,这名同学的各个方面表现已接近正常儿童。

三、对学生放低要求,循循善诱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智力缺陷,使得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传导神经受阻;反应迟钝,使得各种动作不协调,不到位。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只能让孩子感到失败、颓丧、陷入困境。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针对孩子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要求,即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循循善诱,分段进行,由扶到放,扶放结合,最后达到放手让其独立。

我刚从事特教工作的时候,发现有个同学吃饭挺麻利,穿衣戴帽整理床铺这些事却一点都不做,原来的老师说他不会。我想,吃饭的动作挺娴熟,穿衣戴帽也应该能学会吧?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对这名同学进行了分段施教,即先教穿衣戴帽,后教穿袜穿鞋,最后教整理床铺。

教学时,先进行大量的分解教、练,再进行水到渠成的整体操作。并且重点在要求、程序、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着重引导,再让他反复尝试、实践,最后实施这个劳动项目的独立完成。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这名同学终于基本掌握了做这些事的技巧。

四、对孩子要守信用。  平时,我们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必须兑现,这样才能使孩子已掌握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例如:

三年级有个叫王玉莹的同学,她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说话能力较差,为了让她的能力不断增强,让她更好的全面发展,我便不断加大培养力度。有一次,我让他帮一个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的小同学穿衣服,并且向他说:“如果你把这件事情做好了,老师会给你奖励。

”尔后我在旁边观察,她便认认真真地将那位小同学的衣服包括鞋袜一件一件穿得非常整齐。看到这些,我倍感欣慰,此时,她也带着渴望的目光自豪地看着我,我自然懂得他的意思,于是一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一边递给他一个写着大大的“奖”字的本子,此时此刻,她那种高兴劲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受到,同时,也只有我这个做老师的才能懂的!从那以后,帮助这些小同学做事,成了他的习惯,而且她自己的说话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这小小的兑现,是多么富有教育威力呀!

五、耐心是智障儿童最需要的  智障儿童常常会经过多次的教导和训练,仍学不会一项技能,但是如果教的内容是他能力所能达到的,并且是与他以前学过的东西有关联的,那么只要不断的多次反复,他最终一定能学会。在这期间,切勿中途放弃。而且当他忘记时,不要责骂,而要耐心地、及时地、反复地给予指导。

如:我在教几个自理能力较差的同学叠被子时,就经历了这样耐心、及时、反复的过程,过程虽然辛苦了点,但最终还是成功了。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针对我所热爱的特教职业来说,我会觉得富有成就感。

六、身教胜于言教  智障儿童对抽象的说明不容易理解,具体的示范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方式。比如,要他们学会拿筷子或清扫房间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问题,要多次亲自做给他们看,并从旁指导。教学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

”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回忆起我刚调到这个岗位时,饭后我安排值日员扫地,发现那么高大的几个同学很常时间都完不成那点清扫任务。当我亲临其境时,才明白他们的基本劳动能力都很差.

只顾催他们是没有用的。从那以后,不官哪天,我总是亲自与他们同时行动,边示范、边指导。这样,久而久之,大多数同学对这项工作已干得较好,而且还能教小同学和新来的同学了。

我想这样的行动,不仅教会了他们的劳动技能,而且还能感化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能自觉行动。

七、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不可勿视  教师要经常沟通家长让其积极配合,尽早帮助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已形成习惯的东西,若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不要轻易改变。比如,起床的时间、刷牙洗脸的顺序,饭桌位置的安排、**睡觉的时间以及其他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及活动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从心理上形成安全感,有利于接受**的安排。

  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上做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每一位孩子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