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0-11-18 07:55:02 字数 6909 阅读 1613

1楼:匿名用户

标点符号用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

标点符号都有什么 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怎样用

2楼: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①句号 ( 。)

②问号 ( ?)

③感叹号 ( !)

3楼:匿名用户

汉语标点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线条和间空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林氏认为,狭义的标点指书写形式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非书写形式的标点,如间空、大写、分段等,并把非书写形式的标点作为研究对象。钩识号从先秦至少到汉代一直用来断句。

《说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汉语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逐次介绍唐**本和《金刚经》刻本的标点,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清末至**时期的标点,以至新中国的《标点符号用法》,称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统的标点符号简史。句读是中国传统的标点,则在第一篇中设“句读·圈点”作了专门的讨论。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

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

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

)。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

)、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点号:

中圆点(· )、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问题。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2)。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

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

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 )。鲁迅1909年在《域外**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

),表示“大声”。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叹号”,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改称“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

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

’;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

’;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颁布通行“,。;:?!

—()《》”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标点符号的作用有哪些

4楼:双子季节囧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具体地说,主要有三个方面:(1) 表示停顿.说话时一个句子完了要停顿,句子中间也常常有大小不等的停顿.

这些停顿,在书面语里要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如:中国队...

5楼:匿名用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所有标点符号的名称和作用。

6楼:匿名用户

1、逗号,:在分隔一句比较长的句子的时候添上。

2、句号。:在句子该结束的时候添上。

3、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情绪的时候添上。

4、问号?:表示疑问的时候添上。

5、破折号__:表示解释说明、补充说明、声音延长的时候添上。

6、冒号::同破折号。

7、省略号... ...:在省略说话断断续续,省略后面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添上。

8、书名号《》:书的时候添上。

9、分号;:在排比句的时候添上。

10、引号“”:在表示引用、特殊含义、强调说明的时候添上。

11、顿号、:和逗号差不多。

7楼:匿名用户

省略号〔……〕:

它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2)表示思维的进行或跳跃。

(3)表示话语的断续。(4)表示心情的矛盾。(5)省略号的前面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可直接用,如:

a.“汪老师……”b.“汪老师,您是……”(6)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时,一般要先在句末注上标点符号,后用省略号,如:a.“学校已放学了。……”b.“今天,阳光灿烂。

……”(7)省略号的后面一般除了可用引号外,不再用别的标点符号。(8)用省略号表示省略时,如果用了省略号,一般不要再用“等”、“等等”;反之,用了“等”、“等等”,就不要再用省略号。(9)省略号还可以表示语断意留。

(10)省略号又可以表示语音含蓄或状态延续、声音的断续或延长、声音被打断等。

括号〔()〕:

一般多用来表示文中的注释或补充。如:a.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人(现在江西省婺源县人)。

b.结果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鲁迅全集》第二卷《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破折号〔-〕:

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意思转换或递进;(2)表示对前文的解释和说明;(3)表示中断或插说;(4)表示语言停顿;(5)表示提示下文;(6)表示声音的延长。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顿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一般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者并列短语。并列的词之间用了“和”、“或”之类连词,就不再使用顿号。

顿号与“和”的作用是一致的。多个词语并列先用顿号,最后一个用“和”。如果并列词语结合得很紧,没有必要在行文中用停顿来突出它,则可以不加顿号。

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顿号运用方面常见错误如:

张三,李四,赵五经常到阅览室学习。(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 主任都来开会了。(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其主要用法有:

a.用在较长的主语后面。 如: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 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b.用在需要强调的简短主语后面。 如:北京,祖国的首都。

c.用在句首状语的 后面。如: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d.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如: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e.用在插入语前后。如: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f.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民政部下是不必停顿的。如: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g.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h.用在次序语后面。如: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 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i.用在倒装句中间。如: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分号〔;〕:

表示一句话里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号之间必须用分号。

如:白天,战士们坚守着已得的阵地;夜里, 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攻击。

在多重复句内, 并列分句之间必用分号。如:依照客观规律去办事,国民经济就能够均衡地、顺利地发展;违反这些原则,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不起来。

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突出名单的需要, 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如: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冒号〔:〕:

用在提示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冒号提示的内容的末尾用句号。

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如:这种惊人产事实证明:

人如果老想着钱, 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如:他表示:一定要来参加会议。(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在句子万分内部,不能用冒号。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句中不能用冒号,应删去。)

“某某说”、“某某想”等后边常用冒号。 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则不用冒号而用逗号。

如果“某某说”是在所有引文的后边,“说”后用句号。

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

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 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使用引用时,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要注意。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点号放在引号里边。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引文没有独立性,引用部分末尾不用点号(问号、叹号可保留),整个句子该停顿处则停顿,该用何点号则用何点号。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某个词语的叫句内括号。它必须紧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被注释的词语后面需要停顿,点号要放在后括号后面。

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句末点号。

破折号〔---〕:

表示对上文的词语的解释或表示语意某种变化。破折号的第一作用是对上文进行解释。这种用法与括号相似。

它们的区别是: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坚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

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破折号的第二个作用是表语意的递进。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

破折号的第三个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换,批语言表述中一个意思突然转到另一种意思上去,破折号前后不是同一方面的内容。第四个作用是表示声音的中止、停顿、延长。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及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