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自创4句话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要押韵,平平仄

2020-11-28 22:35:06 字数 6391 阅读 1936

1楼:黑猫妖姬

菁菁校园美如画,碧蓝天空映浮云。深藏于心师生情,同窗之友暖于心。

8句押韵写景抒情的自创古诗

2楼:

《书怀,异客》

[2011-10-15 21:39]

风去南归雁,

时光付流年。

淡烟笼冷月,

何时得再圆。

竖子生花发,

相思寄清弦。

长恨昔年病,

筹觞难誓言。

是我去年在昆明写的,不知道行不。

我想写一首七言绝句,表达期中考试后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请朋友帮帮我吧!

3楼:匿名用户

钟声乍放人声沸

相约假期游园会

若到金榜揭晓时

笑眉哭面情相对

求以背书有感为主题写五言绝句!!!四句话就行了!平起仄起都可以!前两句写情后两句写景!谢谢!速度!

4楼:【摩泽尔

真好玩的作业= =

晨清起昏暗

月落书未完

案牍劳形苦

可知真意难

写完才发现和楼上要求的完全一致。。。

5楼:潜川

背书吟哦声侧耳,——平平平仄仄,

诵读绕余音。——仄仄仄平平。

花鸟皆无语,——平仄平平仄,

疑为听有心。——平平平仄平。

——看看你家老师满意不?

七言绝句的押韵问题

6楼:匿名用户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

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

这首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都是o 的韵母

七绝一般都是采用平声韵,有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和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两种

7楼:一切为了她俩

七绝一般都是采用平声韵,有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和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两种。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8楼:南柯溪墨轩

首句入韵的:平平仄仄

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首句不入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绝句就是这四种押韵方式,这是平仄安排的定式是可以有变化的。口诀是一三**问,二四六分明。

即每句的第1,3,5字可以随意平仄,第2,4,6字必须按规定平仄不得随意改变。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磨,螺” 押韵)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9楼:田虹

回复:以下供参考:

—,〃—三**论、二四六分明〃。

二,常见的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10楼:匿名用户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

合四种句式:

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十五删韵)

例: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十五删韵)

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平起仄收)(--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十一真韵)

例;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五微韵)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 )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支韵)

例: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六麻韵)

首句仄起不入韵式(仄起仄收)(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四支韵)

例: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一真韵)

(说明: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为韵脚,必须用平声 ;(-- --)表示首句平起平收或平起入韵,(-- |)表示首句平起仄收或平起不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平收或仄起入韵,(| |)表示首句仄起仄收或仄起不入韵(以上文字根据《唐诗鉴赏辞典》编辑)

刘禹锡【望洞庭】一诗是属于首句不入韵的类型.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11楼:匿名用户

朋友,你可能对七言绝句的押韵问题有些概念不清。请记住:七绝一般都是采用平声韵,有首句入韵【一二四句押韵】和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两种。

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至于你所举刘禹锡【望洞庭】一诗是属于首句不入韵的类型。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

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希望我的解释能对您有所帮助。不过您研究问题的认真精神是值得学习和称道的。

12楼:匿名用户

《望洞庭》是属于第一,第二,第四句押韵。一般的七言绝句都是

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不押韵。

13楼:武全

一、只有

一、二、四句押韵,或

二、四句押韵。

二、《望洞庭》是七言绝句。

一、二、四句押韵。

14楼:匿名用户

of our life that when we found out

15楼:律妙音苌森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七绝第二四两句必须押韵,第一句一般也押韵。可以彷一些已成绝句的平仄去写。

七言绝句怎么压韵?

16楼:不是苦瓜是什么

七言绝句就是每句七个字。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

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第一句最后一字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绝句对平仄的要求比较宽。学习的时候可以先搞懂“押韵”和学会分辩字声的“平”“仄”后,再慢慢对照“律绝”四种平仄格式,逐一套用。

现代七言绝句和古代的押韵方式是一样的,通俗的来说,一二四句每句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第三句不必也不能押韵,否则就失去了绝句的韵味,成了顺口溜或打油诗了。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七言绝句其中第一第三句都该用仄声字收尾,完全符合格律要求,只不过这首诗作者用了同一声韵的仄声字在这两个位置,并非有这种定律。如果是仄韵绝句【很少见】第三句也不必考虑押韵问题,只要是平声字收尾即可。

17楼:demon陌

七绝1、平起首句入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绝句都是平韵,首入的是 1 2 4句3平韵 首不入韵的,就2 4 句2平韵

拓展资料: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其起源已不甚清楚。明清人认为七绝起自萧纲、虞世南或是四杰的说法,都是指七言律绝。虽然七绝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确以律绝为主,但与五绝一样,古绝之形成还是先于律绝。

现代国内外学者一般倾向于以北朝乐府民歌为七言古绝之源。

也有学者认为七言古绝的源头应追溯到西晋的民谣。虽然汉魏时已有曹丕《燕歌行》这样成熟的七言歌行,但最早的完整的七言四句体的出现,是在西晋的歌谣中。这就是《豫州耆老为祖逖歌》:

“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思歌且舞。”逐句押仄声韵。

初唐时,七言绝句不仅数量较少,题材狭窄,而且在诗坛上的影响也很小,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不仅未能充分协律,而且作风比较板滞(如常用对仗作结,有类律诗的前半截),缺乏悠远的韵度。初唐比较知名的诗人如沈佺期、宋之问,律诗写得很好,七绝却一般。

进入盛唐,大量的七绝诗人涌现,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完全可以与五绝并驾齐驱。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维、贾至、高适、岑参、常建等确是当时诗坛上的一批七绝高手。代表其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王昌龄二人。

王昌龄率先并大力创作七绝,在他的笔下七绝的题材也得到了大大拓展,举凡从军、出塞、怀古、赠别、狩猎、宴饮以及奉佛、崇道、闺思、宫怨等等,无不可用七绝来表现,扩大了七绝在诗坛的影响。李白的七言绝句则更能体现盛唐绝句的典型风貌。

七言绝句,由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欢迎的样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