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是否适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0-11-18 06:46:51 字数 6203 阅读 6161

1楼:匿名用户

货币供给增加了会促进消费,生产和投资,这样就增大了总需求

总需求是投资、**购买和消费等组成的,和你问的货币供给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你问的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关系的话,则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话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时,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2楼:然后

供大于需,会导致通货膨胀,需求大于供给,会导致通缩

货币供给如何影响总支出?

3楼:匿名用户

应于既定的**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其实就是社会的总需求量。

我们可以根据is─lm模型来分析货币供给对总支出(也就是总需求)的影响。lm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引起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就会影响总需求变动。具体过程可以简化为:

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上升

利率会下降

投资会上升

总支出,既总需求会上升。

4楼:匿名用户

谁的总支出。请明示。。。

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5楼:哆啦a梦没铃铛

一定时期内,社会

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任何需求的实现,都必须支付货币,如果没有货币的支付,没有实际的购买,社会基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不能实现。

社会总需求的变动,首先是**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但是,货币**量变动以后,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资产偏好和行为,即货币持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

当货币**量增加以后,人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增加。如果货币**量增加以后,人们不是将这些增加的货币用于窖藏,而是用于增加对投资品的购买,从而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扩展资料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不同

1、本质不同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一个时点的货币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

2、变动量不同

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既会引起流通中的货币量变动,也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社会总需求量是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的,而货币供给量则是由流通性货币与潜在性货币两部分构成的。

3、时间延展性不同

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一般要经过6—9 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而引起实际经济的变动,则需18 个月左右的时间。

6楼:姬觅晴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是紧密相联,但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概念,其区别是:

(1)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二者在质上是不同的。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是一个时点的货币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

此外,在货币供给量中,既含有潜在货币,也含有流动性货币,而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的货币。

(2)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量上也是不一致的。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既会引起流通中的货币量变动,也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社会总需求量是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的,而货币供给量则是由流通性货币与潜在性货币两部分构成的。

因此,一定量的货币供给增加以后是否会引起社会总需求量增加以及增加的幅度为多大,则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货币供给量中潜在性货币与流通性货币的比例;其二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情况。

一般说来,流通性货币所占的比重大,流通速度加快,社会总需求量增加。所以,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量上往往是不相同的。

(3)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时间上也是不一致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研究表明,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一般要经过6—9 个月左右的时间,才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变动,而引起实际经济的变动,则需18 个月左右的时间。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近几年的实际也表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与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在时间上也是有差别的。

7楼:易库**

社会总供求均衡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也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之一,而这一目标或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供求来实现的。货币供求均衡和社会供求均衡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层逻辑关系:

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决定真实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由上可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四者中所谓的“决定”关系只是说明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谁占主导地位,而实际上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要复杂得多。在现实经济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各种政策最终追求的目标,而货币供求是否均衡既是社会总供求是否均衡的一种反映,又对社会总供求的均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货币供求的失衡必然引起总供求的失衡。因此,宏观经济均衡的关键是货币均衡,这也充分说明了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8楼:匿名用户

全国人民基本保障性分配可以解决国内外一切问题;

内政就是外交方向

全世界客观标准;

如此前提下;

整体合理需求问题

货币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是否适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9楼:匿名用户

总需求是投资、**购买和

消费等组成的,和你问的货币供给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你问的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关系的话,可以告诉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话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时,利率上升,******,投资减少。

这都是教科书上说的

10楼:匿名用户

货币供给大于总需求 就会发生通胀 小于的话则会通缩

货币**量对总需求的影响

11楼:

第三节 货币需求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影响人们持有一定量货币的因素主要有:

1、人们的实际收入

人们需要货币,首先是为了开支。而人们支出水平高低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实际收入越高的家庭,支出水平也越高,因而需要的货币数量也越多。

可见,货币需求是和实际收入水平同方向变化的。若用md表示需要的货币量,持币量在实际收入y中的比率为k,则md=ky。

2、商品**水平或**指数

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商品。因此,人们需要的货币实际是需要货币具有的购买力,或货币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如果某人原来持有l000元货币,现在若所有商品**上升了一倍,则现在他必须持有2000元才能买到原先数量的商品,如果仍只有l000元,则他只能买到原来商品数量的一半。

可见,当**水平提高时,为了保持原先持有货币的购买能力,他需要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必须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名义货币需求除以**水平称之为实际货币需求量。若用md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用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用p表示**水平或者说**指数,则md=md/p。

3、利息率

每个家庭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财富数量总是是有限的。人们必须决定他所拥的那笔财富的形式。他们也许想以拥有一定数量货币来拥有这笔财富,但如果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的比例越大,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等)拥有财富的比例就越小。

以这些其他形式拥有财富会给他带来收益,例如,以房地产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租金,以债券形式拥有财富会带来利息,而以货币形式拥有财富则会丧失这种收益。这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若某人有价值1万元财富,如购买债券或**,则可得到利息或股息收入或红利收入。

为方便起见,假定把所有非货币资产统称为债券,则债券年利率为10%时,手持10000元货币一年的损失或者说机会成本就是l000元,年利率为5%时,持币一年成本即为500元。显然,利率越高,人们越不愿意把很多货币放在手中,或者说对货币需求量就越小。这就是说,货币铺求和利率是反方向变化的。

若用r表示利率,实际需要的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可表示为md=-hr。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可用下述三个动机加以说明:

第一、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交易或者说支付。就个人或家庭而言,一般是定期取得收入,经常需要支出,为购买日常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经常要在手边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就厂商而言,他们在取得货款以后,为应付日常成本开支,如购买原材料或发放工资奖金等,也需要持有一定量货币。

第二,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无论个人还是厂商,尽管对未来收入和支出总有一个大致估计,但这种**不一定完全合乎实际,遇到不测之需是常事。为此,人们总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以防万一。

第三,投机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需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因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人们暂时不用的财富,可用货币形式保存,也可买进债券以取得利息,债券**和利率相联系。假定一张每年取得10元利息的债券,**为100元时,利率就是10%;**为200元时,利率就是5%。

当现行利率过高,即债券**过低时,人们估计利率会下降,即债券**会上升,于是,他们就会放弃货币,买进债券,以待日后债券**上升后再卖出以获利。这样,对货币需求就会下降;反之,利率过低即债券**过高时,人们会认为买债券有很大风险(因为其**估计会跌),于是对货币需求就会增加。这种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产收益而及时调整货币和债券数量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和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这种投机性货币需求还存在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利率高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为o;另一种是当利率降低到某一不可能再低的低点时,投机性需求会变得无限大,即人们手边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不肯去买债券。这种情况,被凯思斯称为流动性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与上面所说货币需求因持币成本提高而下降是一致的。

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称为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如下图所示,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实际货币需求量(md/p)随利率下降而增加,l2位于l1之右,表示l2是和收入y2相对应的货币需求函数,l1是和收入y1相对应的货币需求函数,y2>y1,因在同样利率水平r1时,货币需求md2/p>md1/p。当利率降低到r2时,货币需求成为无限的,因而货币需求曲线成水平状。

三、货币市场均衡

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在其他商品市场上,**调节着市场的供需;在货币市场上,利率起到与**相同的作用。由于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是由**银行控制的,所以在分析货币市场时,通常把货币供给看成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以ms代表货币供给。

这样,货币市场的均衡即通过利率调节货币需求以达到某个给定的货币供给。

ms=md=(ky-hr)p

实际的货币供求相等时,货币市场就达到了均衡。在一定的**和国民收入水平下,货币需求曲线l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随着利率的增加而减少;外生的货币供给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在利率r0的水平下,ms/p=l(r1,y),市场达到了均衡。

例如在r1的利率水平下,个人和企业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货币供给量,人们对货币有了一种过度需求。每个人都想把手中的债券抛出换成货币。然而,当经济中货币与债券总供给量一定的时候,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按r1利率水平下的债券**售出自己的债券,有人不得不以低价**。

这样,在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开始下降,即利率水平开始上升。利率水平的上升增加了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于是人们开始减少希望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沿着流动性偏好曲线即货币需求曲线工向左上移动而减少,直到利率上升到经济中没有人再愿意**债券换回货币。

于是,货币需求就等于货币供给。

在r2的水平,人们所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他们愿意持有的水平,于是人们开始把多余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对一定量的债券总供给,每个人都想买债券时,总有人要出**才能买得到。债券的**就会被抬高,即利率水平开始下降。

人们开始愿意增加一些手中持有的货币。利率下降直到经济中不再有人愿意购买债券时,经济的货币需求就重新等于货币供给。

当市场的实际货币供给量或者货币的实际需求由于利率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时,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就会受其影响而改变。在一定的货币需求状况下,当**银行决定增加货币供给量,或是在一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下,**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曲线都会向右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从r0下降到r1。

反之当实际货币供给减少时,利率水平就上升。如果经济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上升,这就增加了人们在每一个利率水平下的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均衡利率从即上升到r2。反之,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时,均衡利率就会因此而下降。

参考http://courseware.e**udec.***/zsb/zgs/zgs03/zgs03f/zgs03f03/zgs03f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