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有什么特点,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的三大思潮

2020-11-28 16:12:17 字数 6185 阅读 2348

1楼:清风的凉

20世纪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然而莫言的出现却是一个特例,他似乎让中国文学看到了新世纪文学的曙光:地方生活、地方思想、地方语言开始在汉语文学中发光,汉语现代文学由此走向对20世纪启蒙及其代表的西化传统的背离,开始展示自身的更深层的可能性。

20世纪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断代,其意义和价值,尚未得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深入研究。20世纪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的农耕书写特征,整体性的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困境,具有主动性反拨的意味。重新认识20世纪文学,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叙事走向:

探寻古典文化、皈依身体性属、走向民间话语等,但无论哪一种,都不能算是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整体困境,它们本质上依然属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困局范围之内,尽管它们共同的出发点是对启蒙叙事、革命叙事的反思,是对现代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反背。20世纪90年代,作为20世纪的“末世”,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然而莫言的出现却是一个特例,他似乎让中国文学看到了新世纪文学的曙光:地方生活、地方思想、地方语言开始在汉语文学中发光,汉语现代文学由此走向对20世纪启蒙及其代表的西化传统的背离,开始展示自身的更深层的可能性。

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的三大思潮

2楼:zyy淡淡风吹

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现代新儒学

3楼:匿名用户

20世纪中国三大文化哲学思潮——马克思主义、西化派自由主义、与现代新儒学

什么是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含义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4楼:彼岸的暗夜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诞生并流行于20世纪的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十多种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植根于20世纪的社会现实,其思想基础是19世纪末期以来流行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这些学说在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现代主义的基本特点是主张反传统,着力表现的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扭曲和异化;表现手法上追求新奇和怪诞,语言往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遵循典型化和个性化规律,甚至只是某种抽象概念的符号;特别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人物的活动日益从外部世界退回到内部世界。

代表流派: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歌

未来主义

表现主义

意识流**

超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文学

新**派

荒诞派戏剧

黑色幽默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5楼:大亨巴菲特2世

简介:本书在关注政治对文学的影响的同时,对创作主体的自身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由此推导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问题。全书分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世纪绝唱、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三篇。

目录:引言/1

上篇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

(1949~1976)

第一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确立和发展/3第二章政治权威话语的确立与创作个性的式微/14第一节《武训传》批判:新中国文学斗争模式的确立/15第二节《红楼梦》研究批判及其后果/19

第三节胡风事件:理论个性的消亡与“工具论”思想的形成/22第三章“阳谋”:双百方针与反右运动/30

第一节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与“双百方针”的确立、发展/30第二节昙花一现的理论探索/34

第三节风云突变:1957年6月8日/41

第四章调整与颠覆:艺术规律与工具论的消长/48第一节文学失重状态的艰难调整/49

第二节理论探索的短暂复苏/53

第三节“*****”序曲:风雨飘摇的艺术之舟/58第五章1966:走向政治化文学的极致/64第一节凋谢时代:作为阶级斗争**的文学/64第二节姚文元的文学批评/69

第三节民间立场的沉浮:“*****”时期的地下文学思潮/74第六章周扬的文学思想/81

第一节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传播者/82

第二节党的文艺政策的阐释者/87

第三节走向巅峰的理论探索/90

中篇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世纪绝唱(1977~1989)第七章主体论的诞生与本体论的重建/99

第一节“为文艺正名”/101

第二节人道主义思潮的再生与崛起/106

第三节方法的诞生:文学批评意识的自觉/112第八章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嬗变/125

第一节伤痕与反思:传统的回归与延续/126第二节改革时代:“乌托邦”精神的欢歌/141第三节怀疑的诞生:寻根文学对文学与现实的双重超越/151第九章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与渐进/162

下篇走向多元共生的时代(1990~)

第十章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写作/187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说/190

第二节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程/193

第三节宏大叙事的消亡与私人话语的诞生/203第十一章现实主义冲击波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终结/219第十二章“抵抗投降”:也许我们还有梦/231结语结局或开始:世纪之交的文学处境/248余论论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对创作主体的一种反思与省察/260

参考文献/279

后记/286

购买地址http://****bookschina.***/1318634.htm

6楼:匿名用户

你自己可以在书上找啊!

7楼:匿名用户

中国文学网:****wokankan.***

******wxw.***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特点

8楼:匿名用户

,即“开放性整体”和“两个传统”。

“开放性整体”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的一把钥匙。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我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20世纪文学”。我们现在已经告别了20世纪,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文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这个整体必须也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中国当代文学”也只能是这个“开放性整体”中的一个阶段。

所谓开放性,是强调当代文学在时间上没有下限界定。所谓整体性,则是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范围上应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文学。而我们现在所讲授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文学。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难学么,能谈下上课的实际感受不。上课内容主要说什么的, 谢谢啦。 20

9楼:匿名用户

《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

3.英文名称:

4.课程简介:《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科专业的选修课程,着重介绍“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的基本知识,阐明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内在的兴衰规律和影响,使学生把握文艺生产与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中国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国自“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潮内在的兴衰规律和影响;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握文艺生产与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

具体要求

(1)教师主要讲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艺思潮,使学生获得较为明晰的文艺思潮的基本知识;

(2)教师要在讲授各个时期的文艺思潮时,注意梳理历史逻辑的演进过程中内在的规律性的内容;

(3)教师扼要讲授文艺运动、文艺思想论争的过程和特点。对某些论争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答辩,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养成学生好学深思的学风;

(4)教师讲完某些重要章节后,提出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查阅参考资料,写成书面作业,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锻炼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开列一些相关参考资料,让学生选择阅读,以扩大他们的阅读领域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6)教学中要利用文学课程的特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先行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名著选读》

3、周课时、总学时:周学时2课时;总学时:18课时

4、开课学期:第五学期1-9周

5.教学方法:讲授为主,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6.考试方法:平时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60%。

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讨论、作业。

8.教材:

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

9.教学参考资料: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

杨春时著:《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

李扬著:《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孟繁华:《中国当代文学通论》;

朱寨《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史》;

戴知贤:《文坛三公案》;

洪子诚:《百花时代》;

刘再复:《文学主体论》;

夏中义:《新潮学案——八十年代文学新潮重估》;

王晓明等:《人文精神寻思录》;

祁志祥:《中国现当代人学史》;

陶东风主编:《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教学要求: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这点掌握五四时期的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关系,避免单一地理解五四时期的文艺思潮。

讲授内容:

1、启蒙主义与激进主义文艺思潮

2、启蒙主义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3、保守主义文艺思潮

4、五四运动的接受

第二章 30年代文艺思潮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3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和自由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观点,了解二者与五四时期文艺思潮的源流关系。

讲授内容:

1、左翼文艺思潮

2、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3、文艺论争及其影响

第三章 40年代文艺思潮

教学要求:理解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的背景与合法性,了解延安知识分子改造的情况,把握解放区与国统区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

讲授内容:

1、解放区“延安文艺讲话”及其知识分子改造运动

2、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文学论争

第四章 共和国文艺体制的确立与共和国初年的文艺斗争

教学要求:了解50年代共和国文艺体制和文艺政策,把握共和国初年文艺界的政治斗争,理解本时期“左”倾思潮给文学事业造成的损失。

讲授内容:

1、《武训传》批判

2、《红楼梦》研究批判

3、胡风事件及其影响

第五章 知识分子与文艺政策的调整

教学要求:了解双百方针运动的意义以及夭折,理解文艺政策调整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讲授内容:

1、双百方针

2、反右运动

3、艰难的文艺政策调整

第六章 文革时期的文艺思潮

教学要求:了解《纪要》和革命样板戏运动的背景及其后果,把握姚文元文学批评的特点,理解文革时期酝酿的地下文艺思潮的重要意义。

讲授内容:

1、《纪要》及其极端政治化的文艺思潮

2、样板戏运动

3、姚文元与文革

4、地下文学思潮

第七章 主体论的崛起与瓦解

教学要求:了解文艺界的“拨乱反正”,重点把握主体论崛起到瓦解的历史演进。

讲授内容:

1、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到“主体论”的崛起

2、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3、身体写作:主体论旗帜的降落?

第八章 转型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文学精神选择

教学要求:理解商业经济大潮下人文思想的分化,以及人文学者的执着抵抗,了解几次重要论争的基本情况。

讲授内容:

1、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到《大学人文读本》

2、几次论争:王蒙与王彬彬;张承志与张炜;余杰与余秋雨

3、中产阶级及其文化想象

第九章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文化

教学要求:了解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记忆的暧昧色彩,正确掌握红色经典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境遇。

讲授内容:

1、“毛泽东热”及革命记忆

2、革命文化的商业化、大话化

3、“红色经典”的后现代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