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秧歌,什么是扭秧歌?

2020-11-28 14:47:35 字数 5289 阅读 3516

1楼:易书科技

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逢年过节为增添喜庆欢乐气氛进行表演,舞姿自由、即兴,动作也无严格固定的规范。一般是舞者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而舞,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以锣鼓、唢呐伴奏。

有些地方的秧歌队中还穿插着狮子舞、龙灯、旱船等表演项目。因流行地区广泛,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按地区分则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等。

秧歌形式简易活泼,富有表现力,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1943年新年和春节,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师生组成了秧歌队到街头广场演出,利用民间的秧歌形式,表现拥军、生产、学文化等与当时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干部息息相关的新鲜内容。因为这些节目,经过对旧秧歌的提高创造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被人们称为新秧歌。不久后,新秧歌很快就普及到陕甘宁边区和邻近的晋绥边区,形成一个生气勃勃、热闹红火的群众文化运动。

新秧歌深入到广大农村和部队,人们取材于大家关心的生活和事件,编演了一批内容新鲜、形式活泼的剧目,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挂彩》、《惯匪周子山》等,这些载歌载舞的戏剧就是秧歌剧。秧歌剧保留了传统秧歌生动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广泛吸取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的因素,使其成为一种熔戏剧、**、舞蹈于一炉的综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和兴高采烈的心情。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使古老的传统秧歌焕发出艺术青春,同时也为我国新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什么是秧歌?

2楼:易书科技

秧歌,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农业劳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是逢年过节为增添喜庆欢乐气氛进行表演,舞姿自由、即兴,动作也无严格固定的规范。一般是舞者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而舞,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以锣鼓、唢呐伴奏。

有些地方的秧歌队中还穿插着狮子舞、龙灯、旱船等表演项目。因流行地区广泛,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如按地区分则有陕北秧歌、东北秧歌、山西秧歌、河北秧歌等。

秧歌形式简易活泼,富有表现力,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1943年新年和春节,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的师生组成了秧歌队到街头广场演出,利用民间的秧歌形式,表现拥军、生产、学文化等与当时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干部息息相关的新鲜内容。因为这些节目,经过对旧秧歌的提高创造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被人们称为新秧歌。不久后,新秧歌很快就普及到陕甘宁边区和邻近的晋绥边区,形成一个生气勃勃,热闹红火的群众文化运动。

新秧歌深入到广大农村和部队,人们取材于大家关心的生活和事件,编演了一批内容新鲜、形式活泼的剧目,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牛永贵挂彩》、《惯匪周子山》等,这些载歌载舞的戏剧就是秧歌剧。秧歌剧保留了传统秧歌生动活泼的特点,同时又广泛吸取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的因素,使其成为一种熔戏剧、**、舞蹈于一炉的综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解放区人民的新生活和兴高采烈的心情。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使古老的传统秧歌焕发出艺术青春,同时也为我国新歌剧的创作和演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3楼:金宝贝月嫂

秧歌特点:

1、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2、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扭秧歌,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什么是扭秧歌?

4楼:易书科技

秧歌,原是南方农民插秧时进行的一种群众性歌唱活动,它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说:“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

”秧歌分为两种:一种是徒手表演的秧歌,叫“地秧歌”或“地蹦子”,另一种就是高跷秧歌。这两种秧歌的相同之处是角色和曲调都基本一致。

秧歌最早是以唱歌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成舞蹈和戏剧表演的形式,所以被称为“扭秧歌”,以后逐步演变成灯会、年节中必须表演的节目。

扭秧歌现在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可分为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不同类型。王锡龄在《陕南巡视目录》中记叙了陕西南部西乡县沙河镇的秧歌:“田间农民有系彩,扮戏装者歌唱舞蹈。

金鼓喧闹,盖为秧歌助兴,俗名大秧歌本此。”这种秧歌同现在陕北、山西等地新年社火中的大秧歌相似,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柳边纪略》中也记载了当时黑龙江边缘地区的元宵节,人们组织起秧歌队,伴以锣鼓,“舞毕乃歌,歌毕乃舞”,通宵达旦。

扭秧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踩着锣鼓点,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绸起舞。表演形式十分活泼,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扭,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踩着锣鼓点,口中唱着当地流行的秧歌词,步履轻盈,边扭边舞。

二是走场,一般开始和结束时为“大场”,中间穿插为“小场”。大场是边走边舞的各种队形组合的大型集体舞,表演出“龙摆尾”、“双过街”、“九连环”等各种图案的舞蹈。小场是由两三人表演带有简单情节的舞蹈或歌舞小戏,如“刘海戏金蟾”、“车幺妹”、“跑旱船”、“傻子接媳妇”等。

三是扮,舞者扮成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中的各种人物,类型有文武公子、**、丑婆、货郎、渔翁和小孩等。

四是唱,伴随着唢呐、锣鼓声,由歌手演唱当地的民间歌谣。秧歌队的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几人,多则**十人。既可以统一表演一个大型节目,也可以分别表演各自准备的小节目。

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这支秧歌队的总指挥。他手持一把伞边舞边唱,象征着风调雨顺。“伞头”唱的内容基本上是即兴发挥,也有当地民间小调。

他后面跟着装扮成男女老少和丑角类的各种人物,走出各种队形。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边扭边舞。那些动作诙谐有趣、朴实可爱,具有广泛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扭秧歌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既不需要多大的体力,还可以通过这种娱乐活动舒松筋骨,很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参与,现已成为节日游行的必演节目。它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秧歌有什么特点

5楼:金宝贝月嫂

秧歌特点:

1、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2、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扭秧歌,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6楼:匿名用户

胶州秧歌

从艺术形式和类别上看,是一种戏剧,不是单纯的舞蹈和歌唱。它有剧本,有道具,有曲牌,演员有行当,是一种形式活泼的歌舞剧。

演员10人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个行当,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唢呐外,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30余个。

人物角色

传统分六个行当: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娱、棒糙和鼓子

高校舞蹈课堂,一般主要学习“小馒”、 “扇女”、“翠花”三种人物。她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身体挺直,头部微含(含羞),两臂在体侧微夹两肋的站立体态和“三道弯”的动作体态。

“小馒”农村小姑娘,性格特征是活泼,温柔,有朝气。动作多以欢快、扭捏为主,给人以清纯、秀气、细腻之美。 “扇女”农村小媳妇,性格特征为积极乐观,温柔贤惠,偶有张扬却不失身份。

动作的个性特征是 温柔淑静,舒缓而有朝气,给人以舒展、婀娜、亭亭玉立之美感。

“翠花”(也称“大老婆”),中老年妇女,其性格爽朗、大方、泼辣。动作特点是幅度大、放得开。 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甚至是风风火火,然而却又不失温柔、纯朴之美感。

尤其是以”小馒“的动作最具特色,最具代表,而高校学习和研究的也主要以”小馒“人物的动作为主。

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当地老艺人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与风韵。舞蹈家们又把它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肩)受推、翻腕的有机配合”。而这一动律特征的形成,关键在于脚掌的富于弹性,脚跟的灵活扭动。

7楼:匿名用户

秧歌,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

秧歌有什么特点?

8楼:苑兰英昂茶

秧歌特点:

1、秧歌舞表演起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闹得热火朝天。每逢重大节日,例如新年等,城乡都组织队,拜年问好,互相祝福、娱乐。另外,不同的村邻之间还会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可见扭秧歌对古代农民来说是多么重要。

2、现各地的秧歌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形态,舞队人数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扭秧歌,既有集体舞,也有双人舞、三人舞等多种表演形式,根据角色的需要手持相应的手绢、伞、棒、鼓、钱鞭等道具,在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下尽情舞蹈。各地秧歌的舞法、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威武雄浑,有的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9楼:匿名用户

胶州秧歌

从艺术形式和类别上看,是一种戏剧,不是单纯的舞蹈和歌唱。它有剧本,有道具,有曲牌,演员有行当,是一种形式活泼的歌舞剧。

演员10人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5个行当,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唢呐外,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30余个。

人物角色

传统分六个行当:膏药客、翠花、扇女、小娱、棒糙和鼓子

高校舞蹈课堂,一般主要学习“小馒”、 “扇女”、“翠花”三种人物。她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身体挺直,头部微含(含羞),两臂在体侧微夹两肋的站立体态和“三道弯”的动作体态。

“小馒”农村小姑娘,性格特征是活泼,温柔,有朝气。动作多以欢快、扭捏为主,给人以清纯、秀气、细腻之美。 “扇女”农村小媳妇,性格特征为积极乐观,温柔贤惠,偶有张扬却不失身份。

动作的个性特征是 温柔淑静,舒缓而有朝气,给人以舒展、婀娜、亭亭玉立之美感。

“翠花”(也称“大老婆”),中老年妇女,其性格爽朗、大方、泼辣。动作特点是幅度大、放得开。 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甚至是风风火火,然而却又不失温柔、纯朴之美感。

尤其是以”小馒“的动作最具特色,最具代表,而高校学习和研究的也主要以”小馒“人物的动作为主。

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当地老艺人用“抬重、落轻、走飘、活动起来扭断腰”来形容它的动律与风韵。舞蹈家们又把它归纳为“脚拧、扭腰、小臂绕8字(动肩)受推、翻腕的有机配合”。而这一动律特征的形成,关键在于脚掌的富于弹性,脚跟的灵活扭动。

什么是扭秧歌,什么是秧歌?

1楼 易书科技 秧歌,原是南方农民插秧时进行的一种群众性歌唱活动,它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说 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是曰秧歌。 秧歌分为两种 一种是徒手表演的秧歌,叫 地秧歌 或 地蹦子 ,另一种就是高跷秧歌。这两...

扭秧歌的由来是什么,跳秧歌起源于什么时候?

1楼 匿名用户 秧歌是中国 主要在北方地区 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 踩跷表演的称为 高跷秧歌 ,不踩跷表演的称为 地秧歌 。 近代所称的 秧歌 大多指 地秧歌 。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

东北秧歌对舞者有什么好处,跳东北秧歌对人体的好处?

1楼 新年哈哈哈 东北秧歌对舞者有什么好处?就是说健身强体队伍值得要求也很高的 跳东北秧歌对人体的好处? 2楼 匿名用户 免疫力提高,身体自然就好了。 3楼 匿名用户 东北大秧歌是全身运动,他的 很有节奏感,跳起来会使人兴奋大脑,还能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4楼 有水酵素 没有好处除了加快衰老,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