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2020-11-28 09:05:29 字数 5052 阅读 6589

1楼:炜猪猪猪猪

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 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 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英语中的"ladies first,thanksgiving,home***ing,girlsleaguedance,san 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

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 史环境中产生的。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ioneer,uncle policeman,mooncake"。

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同样, 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

"youare,indeed,a lucky dog"这句话,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 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 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狗崽子","狗头军师”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可是,在英语中这 句话是说,"你真是个幸运儿。""狗"在这儿用来指人不但没有骂人的意思,而且还表示一种亲昵的关系。

在美国"狗"是家庭成员。人们认为它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不同。

我 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 和运用这种语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

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九年义务教 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 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两种实际知识,一是英语 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 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认为这正是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根本区别。

只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往往会造就 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因为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 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 行正常的交际。例如:学生们在街道上或商店里看见外国人就问:

"hello!where do you ***efrom?what's yourname?

how old are you?(你从**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 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 警察局这类地方才使用。 由于文化的差异,用母语互译的方式错误地理解和翻译某些句子和词汇,往往会闹出许多笑语。如:

“狼 吞虎咽",英语是"eat like a horse,"却被错误地翻译成"eat like a wolf and a tiger";英语中的" high school(高中)"被翻译成"高等学校";"restroom(厕所)"被翻译成"休息室"等等。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有时也会产生误会。例如:

学生看见外教,出于礼貌,想打个招 呼,便说:"hi!mrs murphy,where are you going?

(默菲夫人你好!你上哪去呀?)"这样一句在中国人看 来很是正常的话,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甚至被认为是有意干涉别人的私事。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 用,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 的能力,有时运用母语的交际习惯来套用外语以至闹出笑话。例如:一位翻译陪美国客人吃饭,当他们饱尝了 中国的美味菜肴之后,翻译用英语说道:

"what staple foodwould you like?"意思是说:"您想吃点什么 主食?

"这位翻译的英语从语音到语法几乎无可挑剔,可却令美国人迷惑不解,因为美国人通常把一餐中吃得 最多的食物称为主食,他们已经吃了许多以肉为主的菜肴,所以对这位翻译的提问感到莫名其妙。而中国人则 无论吃了多少菜,却总是把米饭、面食做为主食。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 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在交际中运用也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文化所致。

东西方的社 会是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

2楼:匿名用户

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眼下的各种等级证书考试,多半是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测试。这样一来,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是以文化教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技能外,更应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人高职高专的语言教学中。在高职高专的教育中,其学习目的并非单纯地修学分、考级拿证,而是为了借鉴与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科技文化。

其英语教学的核心之一应是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较之以前,中外文化的交流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在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意识作了**。

一、

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英语文化修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处于主导地位,统领着全局,但是这个阶段本应采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课堂教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都是“填鸭式”教育,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此外,现阶段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不详尽.要使学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仍需依靠教师的传授。

所以,教师不仅是文化内容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双边语言知识.而且要具备双边的文化知识,这种双重的文化修养是保障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增强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掌握和洞察文化的最新动向.以便第一时间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进而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以期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际。在英语教学当中,教师更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文化方面存在的难点与盲点了然于心。

只有文化修养提高了.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理解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把相关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三、注意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西方国家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在学习这些节日的时候,可以一方面了解节日的起源、人们的庆祝方式等有关文化,另一方面把它们和中国的一些节日作比较.如圣诞节与春节,情人节与“七夕”,鼓励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并找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特别是那些文化影响行为的地方。比如赠送礼物,西方人习惯于当面拆封欣赏:

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认为当面打开礼物是很不礼貌的。背景知识的比较与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转换角度思维,促进英语学习。

四、注重本土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输入与传授,也不能忽略本土文化的导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主要起到帮助交流的作用但有时影响交际的原因不在于缺少英语文化知识,而是本土文化知识欠缺造成了障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大都是以西方国家为背景的英语文本,而以本土文化为背景的英文读本则鲜见。

一直以来,我们都时刻感受着本土文化,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未系统地接受过本土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就造成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只学会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而无法有效地把本土文化输出与传递给对方,从而导致学生慢慢丧失立足本土文化、不断自我发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并不单是了解与学习西方文化与科技.更重要的是让西方国家更多地了解中国。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本土文化知识教育提升到与英语和西方文化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五、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能力在不同文化场合下有效地与对方交流,达到互动,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要让学生“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揣摩对方的意思,这样可以大大避免将对方简单分类及民族中心论的倾向”。因此,文化的融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成为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作用。

教师怎么丰富自己的背景文化知识

3楼:匿名用户

一、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视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从以往的字、词、句的狭义层次中跳出来,从文章宏观的角度整体地去把握分析语篇,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可是长期以来,学生阅读的目标仅仅局限在字、词、句以及语法这些语言知识方面,而忽略了文章里的语言信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可以引导学生从以语言知识为目标逐渐过渡到以语篇信息为目标上来,进而对语篇进行整体的把握,提高阅读能力。此外,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高中英语教材涵盖了中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知识。

例如,牛津英语教材中《the meaning of color》这一单元,单元中reading的内容以national flags,colours and cultures为标题,以法国、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国旗为例,说明这三个国家国旗色彩及其意义的不同,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不同色彩的国旗代表了不同国家的特色。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这几个国家的解放斗争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因而提高学生对文章含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