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局渡江击楫,象棋残局,跃马渡江怎么过

2020-11-27 22:26:17 字数 3777 阅读 4115

1楼:匿名用户

1.马三进四 卒5平6

2.马四

进二 炮2平6

3.马二进四 炮6进4 m

4.马**二 卒3平4 m

5.帅六平五

卒4平5 m

6.马二退三 卒6平5

7.马三进五 炮6退6

8.马五进四 后卒平4

9.马**二 炮6退2

10.马二退四 卒4进1

11.马四退三 卒4进1

12.马三进二红胜

残局 渡江击楫

2楼:匿名用户

1.马三进四 卒5平6

2.马**二

炮2平6

3.马二进四 炮6进4 m

4.马**二 卒3平4 m

5.帅六平五 卒4平5 m

6.马二退三 卒6平5

7.马三进五 炮6退6

8.马五进四 后卒平4

9.马**二 炮6退2

10.马二退四 卒4进1

11.马四退三 卒4进1

12.马三进二红胜

象棋残局,跃马渡江怎么过

3楼:宝贝lj爱你

1、残局如下,下走“车”,如下图所示;

2、平移两格,将军,如下图所示;

3、对方的车吃你的车,如下图所示;

4、上马,进行将军,如下图所示;

5、对方只能后退将,如下图所示;

6、再上马,进行将军,同时抓对方的车,如下图所示;

7、对方还是只能后退将,如下图所示;

8、上在自己界面的炮,进行将军,如下图所示;

9、对方只能出象,如下图所示;

10、上象上面的炮,就将死对方了,如下图所示。

4楼:布袋熊

车四平六,车4退3;

2.马三进五,将4退1;

3.马五进七,将4退1;

4.炮八进七,象3进1;

5.炮九进一,红胜!

红叶,击楫的典故出处(诗句)及所代表的意义

5楼:坑卷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题诗满红叶,何必浣花笺。”(唐)郑谷《郊野》“红叶题诗”一典出自唐代范摅《云溪友议》。

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

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

“(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

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满意请采纳

有关击楫的诗句

6楼:甜甜酸

击楫 [词典]

敲拍船桨。《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带兵北伐时,渡江到中流,他立誓说: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用“”或“中流”表示慷慨激昂的报国壮志:长江不限天南北,中流看誓师。

象棋残局跃马渡江怎么破

7楼:墘龙哥

是这个局面吗?弃车双炮马联杀,着法如下:

车四平六 车4退3

马三进五 将4退1

马五进七 将4退1

炮八进七 象3进1

炮九进一 绝杀

象棋残局视死如归怎么破

8楼:石上听泉响

1. 车五进五 将4进1 2. 兵七进一 将4进1

3. 车五退二 象7退5 4. 马二进四

象棋残局脱网逢钩解法求解释

9楼:墘龙哥

是这局吗?弃兵,车马炮联杀(铁门栓),着法如下:

车一进三 士5退6

炮二平五 士6退5

兵五进一 将5进1

车一退一 将5退1

马六进五 士6进5

车一进一 绝杀

10楼:匿名用户

跃马弃车着法惊人 跃马弃车着法惊人 如图所示,红方中炮虽然被黑方的中炮所牵制,但... 这也是一则双车联巧典型小局,着法精巧,上乘佳局。

11楼:匿名用户

晕倒 红是退马将军啊 黑必须吃炮啊 你仔细看看

谁知道古代的斥候部队是做什么的

12楼:匿名用户

古代的斥候:

注意读音 chì hòu

1.旧时军队称侦察(敌情)

《释名》曰:“五百斛以上还(环)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所谓“斥,度也”,“候,即候望。”

2.指进行斥候(侦察)的士兵,古代的侦察兵:

《墨子》:“守入城,先以侯始。”著名史学大家岑仲勉《墨子城守篇简注》注释道:“侯,今名侦探或间谍。”

斥候兵可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中国斥候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3.《书·禹贡传》:“斥候而服事。”斥,即侦察,又如:斥兵,侦察兵;斥堠,侦察敌情的士兵。

斥候亦作“ 斥堠 ”。

1.侦察;候望。《史记·李将军列传》:

“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司马贞 索隐:“ 许慎 注《淮南子》云:

‘斥,度也。候,视也,望也。’”《北史·莫多娄贷文传》:

“以轻骑一千,军前斥堠,死於 周 军。” 唐 元稹 《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又明於斥候,善揣敌情。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谨斥堠,严巡逻,守御遂固。”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而果也斥候於不及防之地,齎不及防之警报至。”

2.指侦察、候望的人。《左传·襄公十一年》:

“纳斥候,禁侵掠。”《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 寿春 , 权 以为不可。

”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渡江击楫》:“ 江 阳空阔,谨防斥堠。”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

“斥堠言贼十馀万,后追甚迫。”

3.用以瞭望敌情的土堡。 明 尹耕 《紫荆关》诗:

“斥堠直通沙碛外,戍楼高并朔云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阮龙光》:“食顷,隐隐闻斥堠下有人絮语。

”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这两个土堆,本是古代战争烽火中斥堠的遗址。”

4.指大船上用以瞭望的小屋。《释名·释船》:“五百斛以上还有小屋曰斥候,以视敌进退也。”

5.日本奈良时代:称忍者为斥候;

13楼:匿名用户

古代的斥候就是现代的侦察兵。

14楼:匿名用户

就是现在的侦察兵部队。

15楼:匿名用户

探听对方的消息,传达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