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中三次提到梨花有什么作用

2020-11-27 16:34:17 字数 5547 阅读 3572

1楼:匿名用户

文中三次提到梨花的作用:

1、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做铺垫。

2、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

3、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4、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

总结:文中三次提到梨花,前后照应,也是本文的线索。开头的实写烘托出不平常的小茅屋,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中间写梦中的梨花,虚实映衬、交相生辉;结尾再次人花相映,歌颂了雷锋精神已在边区发扬光大,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梨花的花语是纯真,代表着唯美纯净的爱情,但是也有谐音“离别”的意思。

民间普遍采花而食,经焯、漂, 洗,除去苦涩味,以清香味和馔。近百余年来引起厨师重视,经过不断实践, 逐步成为花食传统佳品。棠梨花可炒食、凉拌和做汤.

棠梨花香气袭人,但苦涩味较重。

《驿路梨花》文中第一次出现梨花是实写还是虚写?其作用是什么?

2楼:失而复得的向往

《驿路梨花》中第

三、四、六段

:发现梨树上明梨花,作用是点题。第二十

四、二十五段:发现小姑娘梨花,作用是以物衬人,写小姑娘像梨花一样可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记叙方法为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 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三次悬念和两次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驿路梨花》文章中三次写梨花哪次实景哪次虚景?

3楼:匿名用户

驿路梨花当中三次写到了梨花那么第三次的时候是徐姐前两句都是实

4楼:热心网友

文章中上次写梨花都是诗经,而且是描述的是非常详细的。

5楼:我爱婵丫头

具体的我个人建议你可以再读一遍,一般情况下可能有两三次

驿路梨花中设置悬念的地方有几处,有什么目的?

6楼:暖暖的冬晴

这篇课文有设置3处悬念,101教育***有对这三处悬念做详细说明:

第一次悬念:第8段“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第14段“主人回来了!”“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来他是送粮食来的。

第二次悬念:第17段“主人家是谁?”“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第二次误会:第29段“她一定是梨花。”误会被哈尼小姑娘解除了。

第三次悬念:第32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最后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点题结束全篇。

贯穿全文的悬念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7楼:匿名用户

驿路梨花是一篇课外文章。作者彭荆风,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文体为**。

课外文章内容: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

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直到我们不做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

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

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8楼:匿名用户

设置疑团,层层铺排,形成波澜,激发兴趣

9楼:我无是你

对这三处悬念做详细说明:

第一次悬念:第8段“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第14段“主人回来了!”“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来他是送粮食来的。

第二次悬念:第17段“主人家是谁?”“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第二次误会:第29段“她一定是梨花。”误会被哈尼小姑娘解除了。

第三次悬念:第32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最后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点题结束全篇。

贯穿全文的悬念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驿路梨花找出梨花描写的句子并赏析

10楼:匿名用户

赏析:以自然环境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

赏析:着意于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相映生辉。

赏析:文章结尾的引用语“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古诗词托物寓意,妙语双关。这"梨花"是边疆洁白盛开的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来烘托人物心灵的美。

11楼:匿名用户

我来答有奖励

烟寞落羽之羲

lv.1

聊聊关注成为第5位粉丝

文章开头对梨花的描写,是实写。皎洁的月光,白色的梨花,朦胧的梨树林,构成了清新宜人的境界。这里以细腻有致的笔墨描写美丽洁白的梨花,决不是随意点染的闲笔,也不是孤立地描摹自然风光。

不仅揭示了“梨花”和人家的关系,还象征了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文章第二次对梨花的描写是虚写,“我”在睡梦中见到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在这里以花寓人,人花合一,不仅为全文形成了浓重的抒情氛围,而且赋予未出场的主人公以鲜明美好的形象。

第三次描写梨花是在文末,也是实写,看着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文章戛然而止,寓情于景,梨花象征的是雷锋精神,开遍天涯海角。

12楼:匿名用户

第一处描写梨花的地方主要描写了梨花盛开和飘落的美丽景象,表现出梨花林优美,柔和,舒适和清幽的环境特点,创设出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烘托我和老余有了希望,得到安慰时的心情。同时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铺垫,以自然环境之美烘托屋主人的美好心灵。

13楼:匿名用户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赏析:写出了梨花的一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和梨花心地的善良

14楼:匿名用户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赏析:以自然环境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

2、"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赏析:着意于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相映生辉。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赏析:文章结尾的引用语“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古诗词托物寓意,妙语双关。这"梨花"是边疆洁白盛开的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来烘托人物心灵的美。

驿路梨花”极富诗意,梨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想到梨花,我们就会想到纯洁和美丽,想到梨花,我们就会感到一股扑面的春的气息。梨花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军旅作家彭荆风自1950年春天随同人民解放军进入云南,已经在红土高原上生活了68年。1977年,彭荆风发表于《光明**》的短篇**《驿路梨花》,是他在特殊年代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折磨、重新舒写作的双翼后,情不自禁抒发的对在云南边地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人民诚挚相处时光的怀念,及对美好未来的呼唤。

文章开头对梨花的描写,是实写。皎洁的月光,白色的梨花,朦胧的梨树林,构成了清新宜人的境界。这里以细腻有致的笔墨描写美丽洁白的梨花,决不是随意点染的闲笔,也不是孤立地描摹自然风光。

不仅揭示了“梨花”和人家的关系,还象征了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文章第二次对梨花的描写是虚写,“我”在睡梦中见到哈尼族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在这里以花寓人,人花合一,不仅为全文形成了浓重的抒情氛围,而且赋予未出场的主人公以鲜明美好的形象。

第三次描写梨花是在文末,也是实写,看着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文章戛然而止,寓情于景,梨花象征的是雷锋精神,开遍天涯海角。

15楼:匿名用户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赏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三只大悠悠哎延伸消失几个动词,由远及近描写了山之选。

驿路梨花里每处梨花所代表的含义及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16楼:匿名用户

《驿路梨花》中一共有3处描写梨花,其具体含义和起到的作用如下: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此处的“梨花”是指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花,作用是:开篇点题,设置文眼和悬念,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起到了总领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的作用。

2、“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

此处的“梨花”是指的是人——哈尼族小姑娘,起到了制造波澜,逐层深入的作用。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此处的“梨花”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作者先写花,再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赞美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精神,起到了深化主题,升华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