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用烽烟指代什么,丝竹,烽烟,梨园,尺素,各指代什么? 5

2020-11-27 14:48:40 字数 6029 阅读 2002

1楼:山东省飞飞

烽烟-------------古时为了传递战况信息,在烽火台上点起的烟火

2楼:匿名用户

古代常用烽烟指代战争。

桑梓,桃李,社稷,同窗,烽烟,巾帼,丝竹,须眉,婵娟,手足指代什么?

3楼:h喜欢看你笑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国家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女英雄

丝竹:**

须眉:男子

婵娟:月亮

手足:兄弟

1、桑梓指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2、桃李:把老师教出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后人把培养人才叫做“树人”;把提拔培养的优秀人才叫做“桃李”.

因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就被誉为:“桃李满天下”了.有个典故的.

3、社稷:用作国家的代称.轩辕:借指中华民族.

4、巾帼:古代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5、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6、婵娟:指代美女或美人.【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

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出: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婵娟.

或称为 婢娟 .

形容月色明媚 或 指明月.【唐】刘长卿《湘妃诗》: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7、嫦娥:古有嫦娥奔月传说,后传说嫦娥成为月中仙子.故后世以嫦娥来代指明月.

4楼:匿名用户

桑梓,指家乡。桃李,指学生。社稷,指国家。同窗,指同学。烽烟,指战争。巾帼,指女人。丝竹,指**。须眉,指男子。婵娟,指美女。手足,指兄弟。

5楼:宕渠西部大侠

以上分别指代:

家乡、学生、江山(国家)、同学、战争、女性、**、男儿、月光、兄弟(朋友)

6楼:无心里面全是

“汗青”是史册的意思 "须眉"指男子 “巾帼"指女子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轩辕" 借指中华民族.也指车辀 “三尺”1.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 2.

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代指人自身.

丝竹,烽烟,梨园,尺素,各指代什么? 5

7楼:流水落花去也

丝竹是指**,烽烟是指战争,梨园是指戏剧,尺素是指书信。都是借指事物的。你满意么?

8楼:锦主角

丝竹,管弦指**。烽烟:战争。梨园:戏曲。尺素:书信。

精锐老师留的国学作业: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一字代表什么?

9楼:奶思呀呀

1、社为土神。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

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祇,这是农业之神。

2、社稷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社稷之忧”、“社稷之患”、“社稷之危”、"谨奉社稷而以从"都指的是“国家”的忧虑、隐患、安危。

10楼:匿名用户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相传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世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住25户,称之为“社”,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祀,称之为“后土”。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就是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烽烟是指什么

11楼:疋音

烽火台报警之烟

烽烟是指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比喻战争或战乱。烽火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12楼:潇楚无计

烽烟原指古代边防报警烟火,现比喻战争或战乱

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高台(一般指战况)

13楼:流离了空心

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

汗青、桑梓、轩辕、鱼雁在古代诗文中指代什么?

14楼:天天天蓝天天悦

一、汗青:史册的意思

古时候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的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例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桑梓:比喻故乡

古人为了穿衣,家家种桑植麻。《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所以“桑麻”一词就专用来指农事,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就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句子。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和梓,《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

三、轩辕:一般指黄帝。

轩辕意思: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借指中华民族。

3.指车辀。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

5.运行。

6.传说中的国名。

7.复姓。唐有轩辕集。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四、鱼雁:比喻书信,古代有借鱼腹和雁足传信的说法。

由于古代鱼雁和书信的密切渊源,鱼雁成为了我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15楼:**ile逝忆心

汗青、桑梓、轩辕、鱼雁在古代诗文中的指代:

1、汗青:

(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

如:宋代朱熹的《答严时亭书》“当时若得时亭,诸友在近相助,当亦汗青有期也。”

(2)借指史册。

如: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桑梓:

(1)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如: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2)东汉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如: 汉代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覩旧里焉。”

3、轩辕: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 ,居于轩辕之丘 ,故名曰轩辕 。

如:《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者, 少典之子,姓公孙 ,名曰轩辕 。”

(2)指车輈或者马车。

如:《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

4、鱼雁:古代书信的象征。

古代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16楼:龙卷杯中起

汗青指代史书或指代著作完成,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梓树的种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蜡烛的蜡, 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蜡烛上的蜡都是靠梓树获得的)。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如: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轩辕指的是黄帝,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古诗用以指代炎黄子孙,华夏民族或者圣贤君主。

如鲁迅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鱼雁,由于古代鱼雁和书信的密切渊源,鱼雁成为了我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唐·戴淑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7楼:墼餮魍薅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

桑梓特指故乡,轩辕就是华夏的意思,鱼雁”指书信、单讯。

18楼:匿名用户

桑梓:(1)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

汗青:(1)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

轩辕:(1)相传中华文明发端之始,黄帝就开始造车,并因此被称为轩辕氏。轩辕二字指的就是车。

鱼雁:(1)由于古代鱼雁和书信的密切渊源,鱼雁成为了我国早期邮政的象征

19楼:w别y云j间

汗青:指把著作完成。桑梓:比喻故乡。轩辕:马车。鱼雁:比喻书信。

古诗简介: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20楼:匿名用户

汗青:古时候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的竹板冒出水分才容易书    写,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桑梓:比喻故乡

轩辕:马车

鱼雁:比喻书信,古代有借鱼腹和雁足传信的说法

21楼:匿名用户

汗青指史册 桑梓指故乡 后面2个不太确定

代指、借指,有什么不同?

22楼:匿名用户

这里的借指代词也就是所谓采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代词,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3、具体代抽象

例如:1.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