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帝是虚构还是历史真实,二月河《雍正皇帝》是虚构还是真实的吗?

2020-11-17 22:09:42 字数 6291 阅读 9804

1楼:

真有一个永顺帝,名叫门德先。1945年在安徽南部江西大别山交界门头村称帝,国号:大中华帝国,年号永顺,封自家族兄弟为各大官吏,建立门家宗族祠堂。

46年设立“宗人府”,起正妻陈氏为总管。令有族弟门德田担任“总理府内阁首相”,实行“家法即国法”。1949年,经教育主动投诚,并退位。

二月河《雍正皇帝》是虚构还是真实的吗?

2楼:提灯日行

《雍正皇帝》写得的确精彩 其中的宫闱内斗满足了当今人们的猎奇胃口 但它的确只是** 虽然其中很多事件和内容的确是依照史实 但真正的过程和内里也都是今人揣测出来并艺术加工的(考古学就是如此啊)

雍正是个很受争议的皇帝 清初四大疑案 雍正就占了两个 一个是雍正即位的正统性 一个是雍正的死 应该说 史学界赞同雍正即位的正统性 并基本确定雍正是暴毙而死 但怎么暴毙而死就各有见解了 在二月河的笔下 雍正皇帝是为“情”所死 这个肯定更符合艺术性 真实性着实不大(虽然二月河本人对此很得意) 既然是** 就一定要好看 不好看的**写的在真实也没用不是 这就叫艺术加工 我们看个乐儿就完了 不必当做史实 因为真像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的 即使是真的清史稿也不可能写出来不是?

但我认为二月河笔下的雍正性格相当真实 从雍正自己写的《大义觉迷录》可以推断他的一些性格 用二月河自己的话来说 就是“任劳不任怨”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如果你对二月河和他的“落霞系列”三部曲(康、雍、乾)感兴趣你可以看看他本人出的散文集《佛像前的沉吟》 本书可以对他的艺术创作思路有些了解

3楼: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大部分还是真实的历史。但是清朝康雍乾这3朝有争议的事件比较多,所以不能说完全真实。比如: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所说的雍正是篡位的。清朝即位诏书都是汉文一份,满文一份,就算他真的是把所谓的传位十四改成传位于四,满文也是改不了的。以上只是民间的说法。

改诏书是不可能的,历史上雍正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即位。

4楼:雨中漫步

就算是第4的当了皇帝也不是不好,因为14在当大将军时就想要偷取军响【听说的,不知对不对】

5楼:大人小孩

我是针对那个最佳答案的!!这位回答者 不知道有没有看过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书里并没有说雍正篡位的。没有看过的不要随便举例啊!!!

曹操是**中虚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实人物

6楼:冰

真实人物 ,无需质疑。

曹操(三国魏政权奠基人)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7楼:匿名用户

在**中,曹操是坏到了极点的人,但其时曹操是一个“可爱的奸雄”。这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有关。建议你去看易中天的《品人录》、《易中天品三国》里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参考资料:《品人录》 是真实的

8楼:匿名用户

历史上确有其人。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庙号太祖。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二月河《雍正皇帝》是虚构还是真实的吗?

9楼:薇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大部分还是真实的历史。但是清朝康雍乾这3朝有争议的事件比较多,所以不能说完全真实。比如:

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中所说的雍正是篡位的。清朝即位诏书都是汉文一份,满文一份,就算他真的是把所谓的传位十四改成传位于四,满文也是改不了的。以上只是民间的说法。

改诏书是不可能的,历史上雍正应该是名正言顺的即位。

甄还,皇帝是哪个朝的皇帝,她和武泽天感觉故事很像,历史真实故事的甄还是怎样的呢

10楼:匿名用户

清朝皇帝雍正,当然是编的

史原型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

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2张)

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历。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九年孝敬宪皇后去世后摄六宫事。雍正十三年儿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

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最初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直到弘历降生才得以改变。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雍正即位初,封为熹妃,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拉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

但后来随着年妃、皇后相继逝世,齐妃之子弘时失帝意,地位日渐升高。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11楼:匿名用户

清朝,雍正帝。虚构故事中的人物。

12楼:扶疏不素

甄嬛传是架空故事 只是基于雍正时期的历史背景杜撰出来的 历史上并没有甄嬛此人

13楼:詹蜜全家死光

雍正皇帝,历史上没有甄嬛

黄帝其人:是传说还是历史

14楼:匿名用户

黄帝是神话传说?还是历史真实?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样:是传说,也是真实。

黄帝是传说,是因为黄帝时代距今大约有5000年之久远,还没有直接的文字或者历史记载。迄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为甲骨文,最古老的文字记载是甲骨文卜辞,而这些实证距今只有3000多年,反映的也主要是当时殷商时期的社会文化。

有关黄帝的正史记载出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述了黄帝轩辕、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放勋、虞舜重华的事迹。司马迁在文章结尾的“太史公“赞”(详见文后附注)中也说,他亲自到许多地方考察访问有关五帝的传说,并且和《春秋》、《国语》等文献中的记载相互考证,虽然从南到北,文化源流不同,从东到西,地方风化有别,但对先古圣王的事迹传说,是大体相同的。由此可见,在距离黄帝时代也是大约2000多年的汉代,关于黄帝的事迹在民间已经广为流传,成为人民大众心目中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保存下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史学界兴起了一股以“古史辨”为旗帜的疑古思潮,认为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道德治世等古史实只是虚无的神话传说,是“伪古史”,完全推到了中华民族文化同源、祖先同根的依据。这种观点虽然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和反对,但其“打破古代为**世界”的反封建观念负面影响深远,而且作为一派史学观点在学界教育界广为流传,造成的思想误导和认识混乱不可低估。

随着近几十年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使学界这团迷雾终于得以澄清。1973年,在地下沉睡了整整2142年的《黄帝四经》,从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顿时如石破天惊,为证实黄帝传说并非神话虚构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根据。之后,经过海峡两岸学者多年的研究考证,一致认为,《黄帝四经》不是伪书,黄帝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台湾史学家王寒生用了4年时间将该书注释、编译,于1974年正式出版。

从此,学术界对中国史前史的认识走上了正确方向。许多学者认为从伏羲、神农到黄帝的古史传说,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最初发生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985年出版)一书中指出:“在早期发展的各民族中,它们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的。”“传说时代的史料和历史时代的史料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点,为前者的可靠性比后者的可靠性差。

”同时也指出:“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素质、核心,并不是向壁虚构的。”

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在《走出疑古时代·论古代文明》(1997年修订本,辽宁大学版)一文中指出:“《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因此,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的创造,乃是自古有之的说法。

”著名的中华民族源流史研究学家何光岳认为,炎帝、黄帝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6000年前生于渭水中游的天水境内。其部落后来东徙建都于古陈仓(今陕西宝鸡)。

历史上最早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亲兄弟。炎帝生于姜水,黄帝生于姬水(又称歧水)。迄今仍有不少人把我们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当作虚拟人物看待,这是不对的。

中华国学公益形象大使熊春锦先生倾注数十年心血,凭藉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对祖国传统道学、道医文化修证和教育实践的深厚治学功力,对《黄帝四经》和帛书《老子·德道经》进行了详尽的文字、历史考证和注释解读,根据《老子·德道经》“德篇”中的道德发展观,将社会发展划分为道治、德治社会(三皇时期)、仁治社会(五帝时期)、义治社会(三王时期)、礼治、智(愚)治社会(五霸七雄秦汉唐以降)等六个阶段。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天人合一历史观和发展观的高度,用“道德”这个始终贯穿于整个自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程的最基本因素为解析标志,对中国社会历史进行科学分期,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华道德根文化源远流长,真实不虚。他说:

“世界东方的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文化历史最悠久,文化沉淀最丰厚的文明古国之一。从伏羲至今已有八千多年漫长的历史,如果从有丰富的文字记载相传的炎黄时代算起,中华民族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五千多年以来,东方的中国人一直把自己居住的这块热土,自豪地称之为‘神州’。

神州的意思有多种解释,但是都离不开以下几种意思:这是一块大道畅行、尊道贵德的土地,是天神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沃土,是最利于人类居住繁衍发展的净土,是能够培育众多道德人才成为神仙的福地。······依据老子对精神文明和社会发展分期的揭示,我们不难看出,神州期就是道治、德治社会和仁治社会的时代。

”在这个神州时代里,伏羲创立易道文化,以易阐道,画卦演易,开中华文明之源。《易经》至今依然是引领世界科学发现和创造的伟大源泉。距今约8000年。

黄帝创立法道文化,以**道,带头实践治国修身,为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四经》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自然和人体身国奥秘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大慧智宝典。距今约5000年。

身处仁治社会末期的圣哲老子洞察人类社会将沿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德道经·第一章·论德》)的轨道不断下滑,在发展完善易道和法道文化的基础上创立德道文化,以德证道,亲写《德道经》五千言,至今尊为世界哲学万经之王,给人类社会指明精神回归,淳德归道之路,留下终极关怀。距今约2500年。(参见熊春锦先生著作《道德复兴论修身·以史为镜,论道德文化复兴》2008年团结出版社)

至此,伏羲易道——黄帝法道——老子德道文化,构成了一脉相承而完整的中华道德根思想文化体系。黄帝法道文化在其中承上启下,如果我们还不正视、不知珍惜,中华8000年文明、5000年历史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将永远愧对于列祖列宗;愧对于子孙万代。

那么,如何看待黄帝传说的“神话性”呢?只要我们走出“神话=迷信”的习惯性思维误区,也是容易得到合理解释的。放眼世界到中国,几乎所有的史前文明都与“神话”有关。

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中国有一个“三皇五帝”的“神州”时期,世界上其它远古文明如古希腊文化、玛雅文化、古印度文化也都有自己特有的“神话”历史和人物。在这一时期中的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具有现代人无法理解的、超自然的能力和大慧大智。如伏羲用八卦传达宇宙自然现象以其天地人之间的信息联系;黄帝以“法道”思想表述修身与治国天人合一的奥秘与方法;老子以“道”与“德”的哲学观解释宇宙起源和人类万物生命发生发展与回归的真相;古印度的佛学文化至今不衰;玛雅人在几千年前留下的神奇预言不断得到证实。

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说明,人类对宇宙自然、对自身的生命真相、精神家园的探索和认识,还是远远不够、非常浅陋的。人类当然也没有权力对自己尚且无知、或者还没有能力真正认知的古代文化和远古历史进行随心所欲的否定与虚无。也许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千年里,人类会从中华道德根文化的宝库中找到彻底认识自然、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生命真相的钥匙,坚实地走向回归精神家园之路。